郑家在查,知道了昭睿皇后的皇帝自然也会吩咐调查,当然,反馈没有这么迅速就是了。
至于天幕所说的深仇大恨,这根本不算什么,郑家早就投降了,现在正是隶属于汉军旗。既然天幕中两人能结亲,那就说明,所谓的深仇大恨,根本算不得什么。
对后期弘暄的婚姻来说,哪怕康熙倾向于从满洲旗挑选,但想想弘暄未来毕竟要出海,再加上弘暄的年龄尚幼,这件事并不急着做下决断。尽管天幕言辞凿凿的确定满人和汉人没什么区别,但在皇帝心中,终归满洲八旗才是统治的基本盘。
弘暄娶一名汉人妻子,好处当然很多,但弊端也不少。同样,就算弘暄需要娶一位汉人妻子,也不是非昭睿皇后不可。
皇帝的态度,也代表了满洲勋贵的态度。就算满汉需要融合,也不用非得昭武帝带头不可。
虽说满汉不婚,但一众满族勋贵就真的看不起汉人的世家大族吗?他们要真的这样想,干嘛还要去忌惮汉人。满洲勋贵难道就不想插手地方吗?无他,玩不过汉人罢了。真要能借八旗改革这股东风联姻地方世家大族,有利可图的事情,干嘛要去拒绝。
只是,八旗制度虽然加深了满汉隔阂,但满清能以少数人掌控多数汉人,八旗制度也是功不可没。八旗改革要是改不好,那可是要动摇清廷统治的。
满汉之别要消弭,八旗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
一个昭睿皇后的出身,便引得各方势力纷纷落子。
昭武帝的妻子,无论在哪方势力眼中,都是一块惹人垂怜的大肥肉。相爱不相爱不重要,弘暄的意见也不重要,这其中的利益博弈,才是决定弘暄福晋的关键因素。
【这其中的恩怨我们不去谈,昭武帝自己也说他可是好不容易才获得岳父认可抱得美人归的。
回归正题,我们聊聊在这次婚姻中昭武帝到底得到了什么——
《巾帼传奇》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但现实跟电视剧不一样,事实上,仓促从广州逃离海外,敦郡王府大半的财物最终还便宜了谋划这一事的包衣们。
和电视剧中游刃有余的撤离不一样,实际上昭武帝他们一行实属没有准备的狼狈出逃。仓皇出逃的母子二人全部身家一条大船,些许财物,数十个的忠诚下属,财产十不存一,比起普通商户百姓当然算是富有,但和大的豪商、官绅们根本没法比。】
看到这一幕,除了胤誐外,乾清宫前的诸人都很淡定,意料之中的事,要不是没有选择,又有谁会选择流亡海外。
但敦郡王胤誐没办法淡定,如果没记错的话,弘暄他们母子假死脱身敦郡王府就剩了个空壳子,也就是说那群包衣贪了他的钱财。
大婚之前,胤誐从不斤斤计较,但自从花过媳妇嫁妆,不得已失去王府财政权后,胤誐就变了。尽管最终银子很难在他手里停留,但那终究还是他的钱。
要是十福晋在这里,看到胤誐这个表现,一定很诧异,她这个掌控财政大权的人都没生气,每个月只能看到零花钱的胤誐有什么好生气的。
能不生气吗?
对胤誐来说,敦王府里的钱他这个主子都没法做主,凭什么最终全便宜了那群包衣奴才,简直无法无天。都能便宜了这群奴才,为什么不能便宜他这个主子,想想天幕中的自己那凄惨的样子,代入感很足的胤誐恨不得立刻去抄了这群胆大包天的奴才。
只是可惜,天幕不曾点名道姓,不知道到底是那些个大胆的奴才谋划了这一切。
胤誐怒气那是蹭蹭的长,他跟皇帝请命:“天幕过后,儿臣自请彻查内务府。”
是的,尽管天幕说的是包衣问题,但大家都知道,真正出问题的是掌管皇家内库的内务府。毕竟,皇子阿哥们的奴才人选,几乎都是内务府统一遴选。
皇帝诧异,但有人上赶着干活,那当然是答应他:“准了——”
要知道因着天幕,皇帝当然有整治包衣、整治内务府的心思,但这毕竟是个得罪人的活儿,有人上赶着处理,那还等什么。
一旁的胤禟拽了拽胤誐的衣袖,笑小声在他耳边嘀咕:“你疯了,内务府是这么处理的?”
胤誐:“敢吞了爷的钱,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
胤禟着急,“那是天幕上发生的事,又不是现实,内务府是这么好处理的?”
就问,或多或少的,哪个阿哥没给内务府打点过银子?
真要这么好处理,刚刚胤誐请命的时候,一众兄弟早就反对了。内务府树大根深,利益缠绕,可不是轻易就能动的了的。
胤誐满不在乎,“九哥,他们都被天幕暴露了,哪有你以为的那么难。”
作为贵妃之子,哪怕是在额娘去后,胤誐也没有怎么受过内务府的刁难。毕竟,当年贵妃初去,那个见菜下碟的小太监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呢!
胤誐确实不算受宠,但他身份高啊,一个弄不好,混不吝的老十真敢把天捅破去。不看僧面看佛面,背靠钮钴禄氏和蒙古,谁闲的没事去招惹他啊!
胤禟叹气,胤禟无奈,胤禟爱莫能助。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十弟的做事风格,一力破十会,也许还真能让他另辟蹊径的找到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