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重生1995:我重生后全家都卷起来了 > 第40章 所谓专家?实则公知!

第40章 所谓专家?实则公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是我亲眼所见啊,孩子们,多么的触目惊心。更重要的,我们的孩子缺乏表达的能力,却又十分的虚伪,在某些地方想要得到一些关注,我认为这种缺点是来自于上一辈的影响。

可以说,在下一代的对决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完全的输给了对方,这种输是民族性的、彰显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能偷懒则偷懒……”

林晚彻底的听不下去了。

她高高的举起手来。

郑专家讲的正尽兴,就看到有个女孩子举起手来,他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在自己演讲的过程中经常有孩子表示被自己的话深深触动,他想当然的觉得,这个女孩儿也是如此,所以很和蔼的抬手,“这位女同学,你似乎有话想说。”

“郑专家,您对于这次中日夏令营是亲眼所见吗?”林晚站起来大声说道、

大礼堂很大,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听不见。

郑专家还示意给她一个话筒,拿到话筒的林晚如虎添翼,再次重复了这个问题。

郑专家笑笑,“当然。”

“那您能跟我们说说,这次夏令营的时间和地点吗?”

林晚继续追问,只是她的语气温和,看起来就像一个好奇又乖巧的女孩子。

“这……”郑专家顿了一下,随即面色如常,“这次夏令营的地点就在北京附近的郊区举行,时间就在去年。”

“您确定吗?”林晚继续笑着问。

“看来你这个孩子很严谨,我很喜欢这样的孩子,我当然确定。”郑专家笑呵呵的说。

“那看来郑专家的记性不是很好啊。”林晚的语气一转,“您说的这次中日夏令营时间是在1992年,并非是您刚才说的去年也就是1994年。

至于地点也不是在北京郊区,而是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

郑专家,您在撒谎,您根本没有参与此次夏令营。”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一轮开来。

后排,不必贾明焕说,摄影师已经将镜头对准了林晚。

这时候老王说了句,“你们看这个小姑娘身边的男人,是不是林伟志?”

“她就是林伟志的女儿!”

大家十分确定。

郑专家不愧是混江湖这么多年的人,他笑笑,“我刚才还说呢,我们的孩子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喜欢博得关注,你们看,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小姑娘,我明白你这个年纪很希望成为众人的焦点,但是……呵呵”他笑着摇了摇头,“快坐下吧。”

林伟志这时候想要站起来,告诉大家他们家林晚不是那样的孩子,他们家林晚一直乖巧听话,但是林晚的手按在了他的肩膀上。

“郑专家是在转移话题吗?”林晚并没有自证什么,而是反手把问题推向他,“你刚才说孩子们将书包放在了马车上,北京的郊区怎么会有马车,您编的话并不严谨,露馅了。”

当林晚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大家逐渐相信了林晚的话。

是啊,北京郊区怎么会有马车吗?

这时候郑专家终于微微蹙眉了,他开始想如何诡辩了,但是林晚不再给他机会了。

“很巧,郑专家说的这件事情我也知道。更巧合的是我是在一本叫做《少年儿童研究》上看到的报道,里面的很多话几乎跟你说的一模一样,但是奇怪的是作者并不是你,而是这个杂志的副主编姓孙,难道郑专家还改了姓?”

郑专家这时候勉强说道:“哦,是他啊,我知道你说的这个人,当年我和孙副主编一起作为夏令营的观察员,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当然说出来也是一样的,这不正好说明了我们说的话的真实性?”

不得不说这个郑专家还真有几分急智。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

然后大家听到了林晚不加掩饰的一声嘲笑,“郑专家的脑子转的真快啊。

这篇报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所谓的夏令营真相,接着就有很多的媒体转发。

但是就在1993年的春天,官方权威媒体《北京青年报》的一位记者注意到了这件事情,他亲自深入事实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口口声声说自己亲眼所见的孙副主编当时并不在夏令营,您这位认识的朋友不在现场,而郑专家您呢?

不仅如此,再次调查发现,中国的孩子在这一次徒步运动中展出了惊人的毅力,他们在书包带断裂之后,或抱着,或扛着,还有人用铁丝绑住书包带继续前行,没有一人像是你说的那样偷懒懦弱。

相关的报道就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我们学校就订购了这个报纸,如果学校的图书馆保存的好的话,可以在1993年的报刊上找一找,肯定能找到这篇报道!”

林晚的话掷地有声,有理有据,而且铁证在前,郑专家不禁冒起了冷汗。

“还有您刚才说的忘记历史,我更加不能苟同!

我们作为后辈没有资格替死去的祖先说原谅,更不可能像你说的那样认同所谓邻国的平民也受害者的说法。

他们的国家领导人还在祭拜着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他们都不曾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却要原谅,这不可笑吗?”

“对,我们绝不原谅!”

“绝不原谅!”

“操他妈的小鬼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