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涉及重大,连京兆府都难逃干系,谁知你们会不会相互包庇!”一位在旁观望全程的书生义愤填膺大胆发言。
“就是就是!你们有钱有势相互包庇,这些事情我们见得还少吗!”
……
趁着人多,法不责众,百姓们纷纷吐槽,一时也分不清究竟是谁在说话。
眼见着人越来越多,场面愈发不好控制,守在一旁的陆清竹见火候到了,及时挺身而出,“袁大人,此案牵连甚大,若是能公开审理,百姓们亦可安心。”
百姓们闻言,纷纷附和。这样一来自己能亲自参与其中,也算是为除去‘蛀虫’尽了把力,二来也可以为自己无趣的生活增加点乐子,自然会积极响应。
袁子琨也松了口气,只要有百姓参与此案审理,那他接受此案产生的风险也可大大降低了。
“那便依这位公子所言,明日本官便会向圣上传达诸位的愿望。如此,诸位可放心离去?”
待众人一一离去后,陆清竹展颜,对袁子琨颔首行礼,“那李大娘便交予袁大人了。”
袁子琨一只手托着陆清竹的手臂,一只手拍拍他的肩,“放心,为防止意外,我先将人带回府中看管,你们也可派人一同看守。”
“多谢大人!”
“既是答应你的,此事必会竭尽所能。等此案了了再谢也不迟。好了,事不宜迟,李大娘我便先带走了。”
*
每月十五是塑望日,这日所有在京的官员都需要参加大朝会。
陆清竹为翰林院从六品修撰,在京都官员的队伍中并不显眼,只堪堪站在殿外的队伍末流。
陆清竹的视线穿过人群遥遥望去,高台之上仍如之前一样一正一斜的放着两把龙椅,只是今日皇帝却不在,仅余太后庄坐高台,但这些在老臣们看来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启禀太后,臣有本启奏──”在各部要臣汇报完上月各项情况后,袁子琨见机而出。
“昨日宣武门外,一妇人击鼓鸣冤,状告秋阳县官吏和京兆府无为!”
此话落下,大殿之上瞬时安静,许多官员们不可置信的抬起头,惊诧地看向他,然而振聋发聩的声音还在继续,“且通过臣初步审查,那名妇人原先仅是为了寻找自己失踪的女儿,不曾想到却被县衙的人打了一顿关了起来,侥幸获救后又入京报官,若非得遇安定将军,恐怕早已死于非命。”
“竟有此事?!”太后的声音威严的自上方响起,“京兆府尹何在。”
“臣在!”京兆府尹从队伍中出来,看起来还算镇定。
“袁卿所言,可有此事?”
“回禀太后,日常案件的审理皆是由府内的司法参事专门负责并定时上报,此案件的立案概述已在臣的案牍之上。因为近来案件繁多,诸事繁忙,这调查审理也得以一月为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