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悦觉得有一点不对劲,空间好久没有升级过了。解锁了养殖空间,不知道下一步能解锁个什么样的空间。
或许自己有些懈怠了,还是养殖空间的品种太少,没有达到解锁条件。
趁着晚上大家都睡了,于悦悄悄溜到猪圈旁,打开门,用了一把红苕藤将猪引进空间。
明天一早放出来,这等于空间里养过猪了吧?
星期一早上大家上班的上班,上工的上工,方外婆煮好猪食去喂猪时,独自嘀咕:“怎么
这头小黑猪好像比其他的猪要大一些?”
于此同时,坐在自行车后座的于悦猛抓住后座,险些跌下去。“这小黑猪太能造了,一个晚上,把空间里的植物糟蹋的够呛。还好,树没有遭殃。”
鸡、鸭、鹅、兔、猪,下一步,于悦准备去村里的牛棚看一看。
马上就要秋收了,村里忙着磨镰刀,万盛公社也不得闲,忙着秋收的宣传工作。
一边催着社员们抓紧时间秋收,一边还要防止大家过劳。
今年又有许多知青下乡,还得协调好知青与当地农民的关系,怕双方起冲突。
万盛公社的所有人忙的脚不沾地。
林成旭下了第一镰刀,吹响了天水村秋收的号角。
知青由村里的老手带着,林成旭看他们虽然生疏,但却很努力的样子就很欣慰!
年轻人,只要肯干,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许思兰真想把镰刀丢掉,她割了一上午,手上都起泡了。
唉,前些天她就不应该矜持,直接把婚期定在秋收钱多好呀。省的像现在还上坝干活!
长到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拿着镰刀割稻谷。
林成旭去巡视的时候就看到坐在田坎上的许思兰,他皱了皱眉头:这女娃也太懒了,干活连知青都不如。
还是做干部好呀!
下班时间也还是规律的。
于悦和赵婵娟下班以后蹬着自行车往回赶,回家就立马开始熬绿豆汤。
熬好以后,两人提着锅,拎着篮子装着碗上坝去。
田间地头的人们干的正是热火朝天,方家和于家的人看到两人过来了,就一个个的凑过来喝汤。
于悦看到崔秀美了,宽大的帽檐底下小脸通红。
“水壶没有,我给你舀一点绿豆汤。”
崔秀美将自己的军用水壶递给她,其他的知青羡慕的看过来。
“我那儿还有绿豆,一会儿我送点儿到知青点了,你们自己熬汤喝。”
知青们纷纷谢过。
于悦将装着绿豆汤的水壶还给了崔秀美:“美美,你去休息一会儿,我来帮你割。晚上到我家吃饭。”
崔秀美谢过她,也不客气地在田坝边坐了下来,举着水壶喝水。刚下乡就碰到秋收,她本来也没抗拒。可是一天的劳动强度太高了,就算有心理准备,她这一天还是累到了。
还是他妈考虑的对,下山还得找有熟人的地方,有个人帮衬着。不然这一天忙碌下来,到了知青点,她恐怕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更不用说做饭了。
许思兰恨恨的看着赵婵娟,都给知青送绿豆汤了,就没想到给自己送点,也没有过来帮自己割稻子,好歹还是自己的姐姐。
她气的咬牙!
但又毫无办法!
凭什么赵婵娟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人就能在公社做干事?
自己可是高中毕业的!
这不公平!
许思兰眼珠滴溜溜转,赵婵娟的工作,哼,她要定了!
还有于悦那小贱人,仗着自己长的漂亮工作好就勾着廖东订亲时也是魂不守舍的。
两个小贱人,一起收拾了!
…
星期天,于悦在家务农。
方老太太心疼她上了六天的班,让她去生产队的坝子翻晒稻谷。
村长说大后天可能有雨,今天大家都加紧收割,争取在大雨来临前将谷子都抢收起来。大家都知道秋收的时候,下一场雨还好,如果是连绵不断地下几场,地里的收成要泡汤大半。村长的话一说,没人敢松懈,中午也不能回家休息了。
方老太太年纪大了,农忙的时候吃不消田里的活了,但是还是要响应“每个人都要参与到秋收这场运动中来。”于是,她就做些轻省的但工分也不高的活儿---翻晒稻谷。
晒坝里的麻雀多,几乎随时需要人看着赶走它们。
于悦带着帽子,用猪八戒的耙子不停地推着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