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里烛光摇曳,香烟缕缕,一直飘到了了尘的神像前,如梦如幻。
人们总是对神仙有一种很高的评价,总会认为他们比凡人要高洁高贵,因此会心生敬畏之心,会以此作为信仰。九重天神仙百名千名,人世间的凡人却不可胜数,人们会就此而划开与神仙的区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可神仙终究是凡人飞升而来。
无妄从案桌上拿出一根完好无损的檀香,然后点了起来。
“要说了尘上神的事迹,深入人心的不过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罢。”他的脸被檀香的烟气所笼罩,于观南却可以看见他隐隐约约的笑容,那不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式的笑,而是发自内心的笑。
无妄笑了。
真是难得,平时于观南在面对这位和尚时,他给他的感觉是一种很微妙的界限感,如今见他却亲近许多。
“好比这支檀香。”无妄将香插进了香炉,“他用一根檀香救过数人。”
于观南不太理解,“一根檀香拿来救人,怎么个救法?”
檀香确实能使人心静,可是救人,要怎么救?一个普通人生活中所拿来消遣的东西,它的价值无非两种,喜欢或者有用,因为也只有喜欢或者有用人们才会选择它。
无妄道:“感受。”
“怎么感受,感受什么?”于观南很快问道。
“其实,世间所有的东西都能去感受,感受它带给你的感觉。”无妄道:“了尘上神手持一香,去往最贫穷的乡野,赠予了一位被怨灵缠身的人,他道:香静人便静,香若不静,人便不静。若不能安静,可以将檀香点燃再折断,若安静了可以将它熄灭然后放好。它只是一根檀香,唯一的作用就是舒缓人的神经。”
“被怨灵缠身本身无错,若因此而产生恐惧,心慌意乱,那就会被其控制,若能心平意静,怨灵也会因为吸收不到怨气而寻找下一个目标。”他用手指着正在燃烧的香,示意于观南看去,“仔细看看,人也不过是一炷香,无论做什么都在燃烧自己,燃烧时间。”
于观南看去,突然就笑了起来,他叹了口气,“是他会做的事情。”
“无妄大师,从小就入了佛门?看过了世间的烟火?”
无妄摇了摇头,“我从入佛门起都在这神殿内,不曾出过殿门。”
于观南很是诧异,他不曾出过殿门,那么所言的人间事事如何得知?
“世间万物皆于心中形成浩瀚苍穹。”无妄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我双脚不曾远足,我心已远足矣。”
夜好深了,婆娑城的灯火却依旧明亮。除却还有一些隐秘巷子里打着哆嗦不敢探头的小鬼,婆娑城已经少了一张灰蒙蒙的面纱。神殿一旁的街道,还有不少通宵逛街的城民,炊烟袅袅,欢声笑语。
每一夜的守夜人都在换人,可能是男人,女人甚至是少年,他们每每守夜都会尽职尽责,也不会因恐惧而退缩。
虽然人间无人称王,但每行一处便会有如婆娑城里的守夜人一般的存在,防止鬼怪横行的同时,护的便是凡人的性命,哪里死了人,他们便会抓出凶手,处以死刑。
红月对婆娑城影响甚少,大抵是因为千机做了一番善后处理,一切都如同往昔,要说差别那应该是阴界也加强了对鬼怪的管理,厉害的角色出没婆娑城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不少。
池塘里隐约可以听到流水流动的声音,有几只三宝鸟从竹林里窜到了另一个地方,它们扑翅的声音,传入了殿堂。
“于公子,准备去往何处?”无妄问。
“往东边走一走,我听闻那里有一个景色秀丽的山庄,名为月荷,就是不知如今怎么样了。”
无妄听懂他的意思,“公子的意思是,那座山庄里有什么动乱?”
于观南:“只不过一些民间传说罢了,待我去到了那里,一切皆会揭晓。”
他听闻月荷山庄有笑脸鬼出没,虽是说书人一面之词,但他还是要去看看,行善积德也罢,若是能从中查询到什么蛛丝马迹那就更好了。
“那无妄在此祝公子此去一帆风顺,得偿所愿。”
得偿所愿?如何能如愿。
有时候于观南想无妄这样的人,大抵不该存在于世上,他悟性极高,出世精神行入世之事,有些超脱凡尘了。
于观南双手合十对着无妄一拜,“谢了,等我再回来请教大师。”
“无妄恭候。”他又道:“但有句话无妄还得说,一切罪过源于执念,一切执念源于罪过。”
于观南顿了一顿,但还是笑着回答:“谢大师,我定会谨记!”说罢他便冲了出去。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执拗的人呀。
无妄看着那远去的身影,转而欣慰一笑,想起九百年前也有这么一个少年,年少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