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皇帝今日乏了,此时不在围猎场上,否则这事传到他耳里,可想而知,眼下定然又是另一番局面,在场众人谁也脱不了干系。
不一会儿,倒是和洪问询赶来,只见他满脸愁容,唉声连连。
“这、这又是发生了何事?有刺客?猎场周围戒备森严,何来刺客?”
只听和公公高声问话,半晌无人敢应。
和洪正是又气又急,一抬眼,巧了,他看见赵洵从人群中走出来,看方向,是要往林中去的。
和洪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眼睛一亮,赶紧跟了上来,“小侯爷……大人……且等等老奴呀。”
这边三人听着声音,回头一看,赵洵见是和洪,多少还是要给些面子的,于是停下了脚步。
“和公公,怎么了?”赵洵问。
和洪见到大理寺卿,觉得从未如此亲切过,急忙上前,问道:“听说七殿下遇袭?到底是何情况呀?”
“还不确定。”赵洵道,“公公这是……奉旨来查?”
和洪连忙摆手,“情况不明,怎敢向圣上禀报,老奴这才急着赶来问问情况。大人您……这是要去林子里吗?”
赵洵点头,道:“七殿下似乎还有随从在林子里没出来,生死不知。我们打算去探查情况。”
说到“我们”,和洪好像才意识到这除了赵洵以外,边上还站着两个人。和公公目光飞快在两人身上扫过,露出一丝不确定的神情,接着他委婉提醒道:“小侯爷就这么去?人手够吗?是否需要老奴再加派些帮手?”
“不必。”赵洵摇摇头,看着和公公道,“公公不放心?不如一起?”
和洪一顿,低头笑笑,避开赵洵探寻的眼,“有小侯爷在,老奴真是放一百个心了。”他说着,看上去当真松了一口气,“如此,老奴便等候大人回来,希望到时候事情能顺利解决,也好向圣上交待。”
赵洵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走进了林子里。
此时已近巳时,晨间阴沉的天空露出了一点薄阳,林中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轻轻流动着,如梦似幻。途径的树梢上挂着厚重的露水,直到现在还未消散,只有人们经过时不小心牵动了树枝,带着叶子晃动,簌簌落下冰凉的露水和驱散不去的寒意。
林中小路分支很多,三人既然是进来调查,不论前方威胁是人还是兽,以防打草惊蛇,就没骑马。山路难行,脚下泥土被寒气浸透,尤其湿滑,不得不边走边注意脚下。
走了一会儿,面前便出现了两条岔路,三人站在路口。
姜慈左右看了看,左手边的小路光线很暗,尽头晦暗难明;另一边的小路则明亮许多,一眼望去,路上空荡荡的,一片林中静谧的景象,似乎不像是有危险的样子。
赵洵一时没有说话,他看着眼前的路思索片刻,正抬腿要走,正在这时,只见文瑞先生往前上了一步,“且慢。”
赵洵闻言看了他一眼,问:“怎么?”
“侯爷莫怪,只是在下觉得,可能走这一边会好一些。”文瑞先生说着,抬手指了指与赵洵相反的方向。
姜慈抬头看去,他所指的正是阳光照射下明亮的那条小路。
不等赵洵发问,文瑞先生接着解释道:“七殿下曾说在林子里看见了人一般的身影,若是如推测般,这人一般的影子是山里的黑熊之类……侯爷知道,山里这种时候虽然还未入冬,不过渐渐冷了,黑熊这种大型野兽都要趁这个时期出来捕食一顿,才好过冬。虽然他们平时喜欢处于阴湿之地埋伏,不过现在是特殊时期,林中阳面小动物多,所以这些凶兽为了捕食,走这边的可能性更大。”
说到这,姜慈倒很好奇,问:“林中动物这么多,先生又如何确定这与七殿下有关呢?”
文瑞先生便来到旁边一棵树下,指着上面的痕迹与姜慈道,“姑娘请看,这上面的抓痕很新鲜,树液还未凝固,所以应该是不久之前才留下的。再者,这痕迹很深,爪印间隔和人的手掌区别很大,所以肯定不是人能留下的,小型的动物也做不到,大概率是林子的熊类。”
姜慈凑过去看了一眼,确实如此。
“林中出现这种爪印,一来可以确认的是猛兽在这里活动过,二来这也是它们标记领地的方式。可以想象,七殿下追着影子,却贸然闯入了野兽的领地,殿下对林中情况不了解,不知不觉间就让自己身陷险境。”文瑞先生继续分析道,“如果殿下所言非虚,我们只要顺着这个痕迹,应该就能找到与他一起进来的侍从,当然……可能也会遇到危险。”
不管是人也好、熊也罢,赵洵既然踏入这林子里,必然是做好了准备,区区“危险”二字拦不得他。
只是这时,文瑞先生说完,却迟迟不见赵洵迈动步子。他不由愣了一下,自行走出的一步又收了回来,问道:“侯爷?为何不走,可是担心前方危险?”
他说着,目光在赵洵脸上打量,语气中却难掩轻视之意,好像在嘲笑堂堂将军也不过如此,只是山林野兽就能将人吓得不敢往前一步。
赵洵似乎毫不在意对方的目光,只是开口问道:“方才听文瑞先生分析,先生似乎已经确定这林子里作祟的是野兽,而不是人?”
文瑞先生并不觉得自己的分析有什么问题,道:“在下只是根据事实做出推断罢了。更何况这是被守卫得滴水不漏的皇家猎场,刺客想要突破重重眼线进来难如登天。所以比起刺客来犯,被野兽攻击的可能性本来就大得多。侯爷不这么认为吗?”
赵洵听完,过了一会儿,才点头称是,他似乎是认同了文瑞先生的说法,回头看了姜慈一眼,道:“文瑞先生学识渊博,分析有理,我们这便跟着先生脚步往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