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门当户对 > 第12章 不会游泳

第12章 不会游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九九四年六月下旬,下周是学校的期末考试,小学的考试,大概是跟复习无关的,毛文博跟池岁星从小卖部回家,便翻箱倒柜寻找起来。除了一纸箱子的玻璃珠之外,池岁星还翻到了一些漫画小人书、不知道哪里找来的落叶、纸折的东南西北。

东南西北,一种民间玩具。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从四个角往中间折,翻一面再重复此步骤两次,便能得到一个类似四棱体的东西,刚好有四个方向,写上东南西北,里面写上一些“惩罚”或是“预言”。池岁星这个就写着拉手、跳、讲笑话之类的。毛文博自然也会玩,小孩手拿着东南西北,朝他努嘴。

“东,二十六下。”毛文博说。

“这么多。”

池岁星嘴上这么说,还是认真数了二十六下,东面的那面写着两个字。

“写了什么。”毛文博问。

“结婚。”池岁星笑道。

“没有写其他的吗。”

“没了。”

毛文博又带着小孩去对门,前几天搬过来,家里很多东西都还没有。木桌子上压着一块玻璃,玻璃下方压着毛健全这几天从报纸、文摘上裁剪下来的纸页。那会钢笔开始使用时,纸张薄,在木质的桌上用钢笔写字很容易把纸张戳破,于是在常用钢笔的人家,都会在桌上压一块玻璃,在玻璃上写钢笔字,便好写许多。

小孩的房间整整齐齐,只是房间里除了衣柜、床和书桌以外,再没别的东西。毛文博的书只好全都堆在书桌或者放在床底下的箱子里。他趴在地上,把箱子拖出来,里面都是毛文博之前的玩具或是漫画。池岁星像是误入一个藏宝地,等大人们从江边钓鱼回来,房子装修时刷漆的塑料桶被池建国改造了一下,用锯子把盖盖儿开了个洞口,便当成鱼桶。桶里只有几个小鲫鱼。

池建国把桶放在地上,桶里的鱼惊慌挣扎,一股鱼腥味扑面而来,散满整个房间。

“中午吃鱼。”他说。

文丽萍把桶放在洗衣台,将出水口用木塞堵住,将鱼倒进去,“你这些小鱼哪够吃。”

她拿着剪刀,将鱼开膛破肚,“只能熬鱼汤。”

池建国拎着鱼桶上楼时,邻里也都看着,打声招呼,询问今天钓了多少。三楼的住户,池家旁边有一户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妻,丈夫叫吴永刚,都叫老吴。夫妻二人没有子女,常日里很宠池岁星,老吴经常说自己膝下无子,早把池岁星当自己孩子了。吴永刚在矿上做矿工,平常都是三班倒,跟小孩不常见面。

恰好今天休息,老吴见池建国一身装扮,便问:“又去钓鱼了?”

“是啊,就几条小鱼。”

二人寒暄作罢。

“俩娃娃呢。”池建国在屋里走了一圈,没见到人。

“可能出去玩了吧。”

话音未落,池岁星和毛文博便从对门过来。小孩生性灵敏,耳朵总是好使点,还在对门翻书看,便听到自家传来声响。小孩凉鞋都还没穿好,手上抓着两本书从楼道里往家门口跑。

池岁星不是第一次看见这种情况了。有时起夜,池建国钓夜鱼回家,家里两个大人忙碌起来,常常把小孩吵醒。津江不是什么鱼群丰富的河段,在江上可以看见渡轮、纤夫,可看不见渔船和渔民。因此池建国很少钓起什么大鱼,有时两天一晚,最多也就是一锅鱼汤,有时仅仅几条,索性又把鱼扔回江里,就当打窝了。

小孩把书小心翼翼放到自己的书桌上,毕竟是毛文博的,要是他自己的书,刚进门就扔到床上去,然后等什么时候睡觉了或是想起了,才回去整理一下。池岁星走到洗衣台前,里面游着数只小鲫鱼,文丽萍系着围巾,手持剪刀,干净利索。

“妈妈,拿条尾巴。”小孩说。

文丽萍又从厨房拿了菜刀,把鱼尾巴切下递给小孩。过年时家里吃鱼,总会把鱼尾切下贴在门框上,意味年年有鱼。自从池岁星记事开始,贴鱼尾这个在小孩看来庄重的事情,便是他做了。端一个高凳,颤颤巍巍站在上面,才恰恰齐人高,又高举这鱼尾,仔仔细细地贴好,贴好后还得站远看有没有贴歪,生怕出了差错。

毛文博是没见过这种习俗的,他只记得贴对联和福字,见小孩手里拿着腥生的鱼尾,还炫耀似地往拿给自己看,便往后仰了仰。

“别吓哥哥。”文丽萍嘱咐道。

“没有。”池岁星解释,“我让哥哥贴。”

毛文博在小孩期盼的眼神里接过还滴着水的鱼尾,被小孩带到门口。吴永刚家门敞开,穿堂风吹过,他喊道:“星星。”

“吴伯伯好。”池岁星打着招呼。

这两天吴永刚都是上两班倒,白天休息,晚上上班,见池岁星拉着毛文博手,见他有些眼熟,回忆一下筒子楼的小孩,又觉得没毛文博这号人,便问:“娃娃,你哪家的。”

池岁星帮他答道:“我哥哥。”

“你哥哥?”吴永刚一拍脑袋,“哦,想起来了,毛家的是不是。”

“对!”

八十年代吴永刚来到景星乡,在此安置落户,跟毛健全、池建国也算老相识了,此刻看见故人之子,不免心生感动。

“之前不是搬走了吗。”他问。

“又搬回来啦。”小孩开心道。

“你俩关系这么好。”吴永刚感慨,“小时候你们爸妈还给你俩订过娃娃亲呢。”

提到这话,他又咯咯笑起来。

“什么娃娃亲。”池岁星问。

“文丽萍怀你的时候,说要这是个女孩,就跟毛文博结婚好了。”吴永刚见毛文博半天贴不上鱼尾,上前帮他,“毛健全也没反对,这娃娃亲就定下来了。”

小孩断然不知结婚的真正含义,只是模模糊糊、懵懵懂懂。

“好了。”吴永刚说。

毛文博一放手,鱼尾牢牢贴在门框上。

“谢谢伯伯。”毛文博顺着池岁星对他的称呼说道。

贴好鱼尾,小孩进屋,本来就没几条鱼,加上文丽萍手快,鲫鱼已经下锅了。锅里放点油,葱姜蒜爆香,把鱼先煎一下,然后加水熬煮。小孩不喜欢吃鱼,每次熬鱼汤都只是浅浅喝一小碗。

中午做好饭菜,毛健全还没回来,毛文博在池家吃完午饭,便看见文丽萍哄着小孩喝鱼汤。

“不喝。”池岁星摇头。

“爸爸钓了这么久的鱼,你就喝一碗。”“喝鱼汤会变聪明的。”“你看哥哥都喝了。”

文丽萍使劲浑身解数,小孩却不领情,捂着嘴满屋跑。

毛文博端着一碗鱼塘,浅尝一小口,鲜香暖和。池岁星跑到他这边来,毛文博便拉着,“你尝一口。”

小孩抬眼委屈地看了看他。

“就一口。”毛文博把碗递给他。

文丽萍发现自己好说歹说,还不如毛文博一句话。

池岁星在毛文博碗里抿了一小口,“喝啦!”

“不喝了?”毛文博问。

“嗯。”

看来小孩是真的不喜欢喝。

“没事,毛毛多喝点,对脑壳好。”文丽萍又给毛文博盛了一碗。

毛文博就是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成绩好,从不乱跑也不乱花钱,池岁星呢,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不过一个正面,一个反面。

“干妈,我爸爸呢。”毛文博见早上毛健全出门后,现在还没回来。

“去镇上了,他下午回来。”文丽萍说。

得知消息的毛文博便放下心来,跟池岁星进屋看书。可小孩静不下来,夏天午后的蝉鸣似乎勾着他的心思往外跑,他合上书,对毛文博坏笑道:

“哥哥,我们去果园玩。”

家属大院南面,山丘上,是一处果园,果园里只种了脐橙,每年九月到十一月是脐橙成熟的时候,果园便会雇一些景星乡的工人帮忙采摘。家里有闲人的,青年、妇女,全都来帮忙,工资日结,以此来补贴家用。也有人路过果园,顺手摘两个橙子,可有的小孩手闲不住,不管橙子熟没熟,摘下来尝一下,觉得酸便丢掉。于是果园的员工看见小孩过来,便把他们吆喝开。

毛文博记忆里的果园永远苍翠,枝头挂着油绿的脐橙,一到秋天便热火朝天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