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将过,天色已然黯淡下来,秋筠和宓洮、甜缨先出了门。没多大会儿,外头咚咚啪啪响起焰火声,叫人在房里也不得安静,看看外面也已经擦黑,孟嘉索性换了衣裳,带姜黄一道往承先门去。
孟嘉指指街上摆出的花灯架子,笑道:“喜欢哪个?咱们也挑一盏应个景儿!”
姜黄没多大兴趣的模样,“这里人多眼杂,还是不要多待为好。”
孟嘉道:“这样的日子,要的就是人多嘛!你往年想必都是在殿下身边跟着瞧宫里的花样儿,不知道这街市观灯的妙处——瞧那个!”
姜黄顺着孟嘉的手指看去,是一个玲珑别致的菊花绣球滚灯,孟嘉走上前去问道:“这个多少钱?”
摊主是个干净利落的妇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着鲜洁,满脸堆笑道:“姑娘人漂亮,眼光也这样好!这是我家今年才上的新样式,五十文一个,二位姑娘来两个?”
“来一盏。”孟嘉付了钱,把灯递在姜黄手里,“拿着。”
姜黄诧异接了,走出几步才道:“那边吆喝的分明才二十文一盏,这家要价也太离谱了吧!”
孟嘉笑道:“‘姑娘漂亮’是不要钱的?”
姜黄拨了拨手里的绣球灯,“难怪没什么客人!”
“东西喜欢就罢了。”孟嘉笑笑,“买个开心,还计较别的做什么!”
两人说着,人群里忽然钻过来了一个俏丽的小姑娘,臂间挽了一只揭去盖子的竹编书篮,笑嘻嘻往两人跟前一递,脆生生道:“姑娘姑娘,选对花胜吧!还有雪柳、闹蛾儿、细绢花,一定有你喜欢的!”
孟嘉向篮里看了看,笑道:“不必了。”
再看姜黄,她也摇了摇头。
小姑娘也不恼,仍旧笑嘻嘻道:“两位姑娘上元吉庆!”
随即一钻又入人流叫卖去了。
孟嘉没走两步,迎面又钻来一个卖绒花儿的年轻姑娘,腼腼腆腆,脸色微红,柔柔道:“姑娘,挑朵绒花吧!一定有你喜欢的!”
姜黄立刻抬眼,细细打量着来人。
孟嘉略略一怔,瞧了那年轻姑娘一眼,微笑道:“不必了。”
那年轻姑娘微微笑道:“姑娘上元吉庆。”
如此七个姑娘来问,皆是卖些女儿家的小玩意儿,话术都差不多。孟嘉心里隐约有了猜测,目光若有似无地向周围扫去,嘴角含着浅浅笑意,伸手取过了第八位姑娘圆篮里一支显眼的桃花簪子,笑道:“这支花簪倒十分别致,多少钱?”
那人摇摇头,一笑:“不要钱。这簪子是一位公子相赠,姑娘往前二十步,就知道是谁了!”
孟嘉往前才走了十三步,左边巷子隔着人流传来一声戏谑,“姑娘眼光真好。”
她向左看去,修长男子一身金绣雪衣,被一只银面具遮住了眉眼,只露出完美若削的下颌和石榴色的薄唇。见她看来,又是一笑,隔着人流走到了她对面,“可叫在下好等。”
孟嘉摊开手心,笑道:“等得不耐烦了,干脆在一堆雪柳中间放一只琉璃花簪?”
“知道你眼光高,寻常物件瞧不上眼。”华纾伸手拾起女子掌心的花簪,为她插在发间,笑道,“喜欢吗?”
孟嘉挑挑眉:“琉璃性脆,烧作直簪还可,烧成这样繁复的簪花恐怕不容易吧?”
“只要你喜欢,再不容易也容易。”华纾凑近她,轻轻道,“你不瞧瞧送簪人的真容?”
这还用看吗?
孟嘉扬扬唇角,还是配合地抬起手来,替他把面具揭去。她把面具拿在手里,才觉得这个面具有点儿眼熟。
“这不是——”
去年上元她戴过的那一只吗?
孟嘉刚刚开口,想起姜黄还跟着,去年上元华纾到京想必是擅作主张,万万不能让长公主的人知道,因此住了口,抬眼看向他,低声道:“你怎么还留着?”
华纾道:“你留下的,自然不能随手扔了,留来留去也就到现在了。”
孟嘉不知道该怎么接,只能笑道:“……走吧,别误了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