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去县城服役,春芽一个人在家带木头和林子,三月里开始育苗,春芽也不需要出门。家里有二春媳妇,三春媳妇有空也来帮忙。宋阿爷如今越发地清闲,连烧火也不要他了,宋阿爷长背了手,再次去田地里查看。大春几个分家,宋大伯家的地也分成了几块,四春常年在外面跑,田地照料得不好,宋阿爷看到了就去找宋大伯说话。
靠山村自从有了豌豆,几乎家家都会种,不论是院子里墙根下还是田埂地头,一丛丛比野草长得还好。宋大伯在村子里收豌豆苗头,只要三个叶子,超过五个叶子就要挑了出来。下乡人么,有机会多赚铜子自然会想主意,将掐了五个叶子六个叶子的豌豆头掐断了,冒充两个芽,宋大伯不知道这里面的底细,收了回去被宋大伯娘翻检出来。
宋大伯气得不行,只得将这些留着自家吃了。春芽知道了说:“如今家家都有豌豆头,四哥卖的也不多,自家那些掐了也就是了,收多了卖不掉白可惜不说,这些老芽一次能卖出去,下次人家就不跟四哥买了。”
四春听了甚觉有道理,四春媳妇被孩子占着手,院子里也种了些油菜。大春家,二春家,三春家都有豌豆苗,春芽家里更多。四春一开始想要几个兄弟家的,后来发现他们摘了豌豆头都送给春芽了,干脆从春芽这里拿货。春芽自家豌豆种得多,全家都爱吃,每天能吃两斤,四春要,便分了些给他。四春来春芽家里次数多了,发现春芽自己种荠菜,长得有小孩胳膊大,比起麦苗地里的野菜大许多也嫩许多,县城的人好这口,四春又磨着春芽分些给他。
宋盐菜在城西,做的是一些熟客和老客生意。四春跑县城避开了城西,他多往城南和城东跑。春芽摊子越铺越大,四春一开始也带一点春卷和炸圆子,多少总能卖一些。就这样四春成为春芽第二个主顾,春芽单独给四春开了账本。
宋大伯不再收菜,赶在春耕前给春芽买了两头羊,自家也买了两头,四头小羊牵回来,吸引了不少目光。有人问宋大伯是不是收羊,宋大伯摇摇手说这是养来自家吃的。羊吃草,不费粮食,不少人家也动了心思,紧跟着宋大伯后面买了羊回来。等到村长发现山脚下一片白云似的栓着十几二十头羊,才知道靠山村不知道怎地兴起了养羊的潮流。
宋阿爷一只羊放四只羊也是放,每天吃完朝食去宋大伯家牵了两头羊慢慢往回走,一路还能带回几个牵羊的小娃娃。宋阿爷回到春芽家再牵了两头羊出来,跟着村里的小羊倌们一起走到山脚下,各找了一块地方放养吃草。
村长看宋阿爷每日来放养跟着村里一群小娃娃有说有笑也觉得有意思。靠山村的男人没有几个带孩子的,宋阿爷年轻的时候忙,丢了锄头拿镰刀的,自然也是没空带小孩。只是等到春芽出生,宋阿爷没那么忙了,反而将满腔柔情给了春芽,小的时候抱着她,等到春芽长大能走路又走到哪里都带着她。如今春芽是掌家大娘子,宋阿爷又跟村里的小娃娃们玩到了一处。
“宋阿爷,没见你带孙子孙女出来?”村长刚刚看出麦苗回来,碰到宋阿爷站定了跟他说话。
“木头不肯出来,林子要种地。”宋阿爷言若有憾地抱怨着:“人家小孩儿玩不够,我家这几个整天想着干活,你说怪不怪?”
村长笑着捶了宋阿爷一拳:“你啊,把你得意的嘴脸收一收,我也信你一些。”
宋阿爷嘿嘿地笑。
“村子里今年怎么养了这么多羊,又是你家春芽起的头?”村长看着山脚下的羊问。
“这个真不关春芽的事。”宋阿爷挠挠头,村子里人不知道怎么了,春芽种什么跟着种什么,如今春芽养羊,他们也跟着养羊,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村长倒是很满意,点点头说道:“养羊是好事啊,养大了就算自家不吃也能卖了,不亏。”
“这么多羊,谁会买?”宋阿爷养羊是自家吃自然不担心,村里其他人家未必舍得自己吃,到时候卖不了免不了要说话。
“这才几头羊呢,”村长不在意地说道:“一个青山县还吃不了这几只羊?”
“我看县城的人吃猪肉多,吃羊肉少。”宋阿爷想到离宋盐菜不远的猪肉档,早两年春芽家里的羊就是请屠户朱来杀的,朱屠户卖猪肉,他说青山县没有专门卖羊肉的,京城的人才喜欢吃羊肉。
“那是没人养,只要是肉哪有人不吃的。”村长叹道,“不怪你们宋家发财,宋家人是有脑子。”有些事没人做就一直没人做,一旦有人起了头,后面总是有跟着的,就像宋老四就像四春。村长看着山脚下踩出来一条条小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日子是人过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