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伯家一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人进人出热闹得很。宋老根从车上下来背着工具箱和一筐茄子苗回家。桂枝看到他回来连忙拉了他到麦地里交代他架水槽。
刚刚割完麦子的地满是麦茬,大春拉着牛来回翻土,麦茬被翻出来露在太阳底下。春芽拿了锄头敲碎大块的土疙瘩,将麦茬捡起来堆着一个个小堆,等太阳再晒上一晒烧了作肥料。
宋大伯家的地和宋老根家相邻,村里其他人家还没有开始放水,宋阿爷和宋大伯决定接一个水槽单独放水,先将这几亩地泡上水。
靠山村背靠钟山,钟山后面是钟江,钟江的支流沅江和青江穿过前山镇靠山镇,灌溉着这一带的农田。每到插秧的季节,村里每户轮流出工踩水车将田边的水渠灌满,各家挖开田埂放水入田。
如今只得宋老大宋老根两家用水,两家人日夜不歇也难将水渠灌满。宋老根上山砍了几根胳膊粗的竹竿,截成两尺长一个,对半砍了挖通竹节,用丫字型树杈固定,接了一个通向自家家田地的水槽出来,等麦地翻过两回,麦茬烧掉就开始踩水。
踩水车是个辛苦的活,宋大伯带着几个儿子和宋老根家轮流踩了两天,水田的水才将将够用。水田犁起来比旱地更吃力,需要人站在爬犁上压住爬犁,地才能翻得透,一般人掌握不了平衡只会不停得摔跤,就是老把式碰上硬疙瘩也难免要摔下来。这个时候春芽烧掉麦茬敲碎土疙瘩得好处就来了,大春来回得犁了几趟说:“今年的地不错,土匀得好。”村里得人都来看稀奇:“这么早平田,这是要干什么?”
宋阿爷站在田头看着波光粼粼得水面说:“今年种几亩早稻试试。”
“这么早?”村人看着才指头长得秧苗说,“这么小的苗要移坏的。”
靠山村的水田不多,麦子抽穗的时候村民才开始泡稻种。有水田的人家总是会预留两分地做苗床,天气暖和了,将稻种洒下去,夜里还要盖上稻草防冻。
宋阿爷笑笑不出声,等秧苗从家里拉出来,村人才知道春芽早早育了秧苗已经长到尺把长了。看着自家指头长的苗再看看春芽一尺多的苗,大家都转开了心思。有春花煮饭,宋家大大小小十多个能下地的都下地了,擦着天黑把五亩水田秧苗全插好。
小孩子手指头嫩,泥巴地里一天来来回回插了不知道多少回,春芽柱子手上都起了水泡,
桂枝就着灯将针在火头上烧得通红然后才将春芽柱子挑手上的水泡挑破,“这两天注意着点,别碰水。”说着用细布裹了手指头,“戳的小孔,里面的水挤掉明早就能长好了。”
宋老根提了热水进来:“阿爹烧了热水,柱子你好好泡泡脚。”说着又把盆递给桂枝,“你去房里给春芽也倒上水。”
桂枝照看着孩子们睡下,揉着腰进房间:“我这两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腰酸得厉害。”
宋老根端了水盆进来:“还能是咋回事,你就是累了。”说着放下水盆,扶着桂枝坐下,脱了草鞋道:“好好泡一泡,睡一宿就好了。”
“你说你一个大男人,孩子们都下地,就你在家里窝着。”桂枝双脚泡进热水里,舒服地叹了口气。
“我哪里就闲着了,给春花烧火的是我,看几个小家伙的是我。”宋老根辩解道:“我也没消停好吗?大哥家那几个孙子真是太能吵了。”
宋老根皱了皱眉头:“大哥这都几个孙子了,我算算,六个!”宋老根伸出一个巴掌张大着手指说道:“乖乖,大哥的孙子比我家人还多。”
第二天所有人倒头睡了半天才缓过来,下午大人继续割麦子,手上起泡的几个孩子也没有休息,拿了竹竿看麦场,免得鸟都住在麦场里。
宋大伯家水田少旱地多,麦子更多,宋老根家的麦子收回去,宋大伯家的麦子也开始割了,柱子青山几个轮换着看麦场,两家人从收小麦开始一直起早摸黑,连春苗不烧火的时候也拿了竹竿去看麦场,免得鸟儿一窝蜂地跑过去吃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