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434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七)

第434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陆国舅贪赃枉法,私放印子钱,证据确凿,当庭就被下狱。鉴于此案关系重大,涉及顶级勋贵,又是当朝国舅(国舅告国舅),因此交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审理。

皇帝满脸疲惫,看了一眼恭恭敬敬的太子,在他脸上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满意、得意甚至张扬。

连曾经的意气风发都没有。

他只是从容地站在储君的位子上,看着自己这个皇帝的人手被当庭拿下,甚至没有给他这个父皇半分眼神。

太子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了!

皇帝满心疲惫,宣布退朝。

太子行礼退下,举手投足间带着皇帝曾经为之骄傲的雍容高贵,如今却让皇帝觉得羡慕,以及嫉妒。

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皇帝就在嫉妒太子,嫉妒他曾经精心教导的儿子。

他已经年老了,每每上御辇都需要人搀扶,而太子年富力强,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无论是身体,还是心志,他都在巅峰。

而皇帝,他心里也清楚,哪怕臣子们说上一万句的“万岁”,大伴们日日都说“皇爷的功夫不减当年”,他都已经老了。他的身体在衰退,也没有当年的心气了。

他当年还雄心勃勃地想做一个英明君主,但是这些年他也清楚,为了身后名,他开始纵容那些官员胡闹,只为了史书里落得一个好名声。

而太子,就像当年的他一样,正处于年轻气盛,想要大展拳脚的年纪。

皇帝呆坐了很久,才回去休息。对陆国舅的案子,他没去管,他觉得陆国舅年纪大了,越发笨了,不就是传几句谣言吗,怎么就能被太子抓住把柄反击回去呢?

居然还放印子钱!你作为大明顶尖的勋贵,当朝国舅,难道还缺那点儿钱不成!

皇帝觉得陆国舅忒不中用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看别人传太子的坏话,他居然有些高兴,明明他以前是要求太子做一个完美无瑕的储君的,听不得别人说太子半点不好。现在有人往太子身上泼脏水,他居然会产生一种“你也有今天”的兴奋。

看着他那如凤凰一般骄傲的太子被迫低头,皇帝会觉得高兴;看见一向风光霁月的太子被泼脏水,皇帝不管不顾,甚至暗暗促成此事;皇帝也不顾自己曾经加给太子的诸多美誉,他特别想看太子的地位不保,看他为了保全自己战战兢兢。

皇帝知道他不该这样,储君地位不稳,对整个王朝来说不是好事。但是,“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

“朕累了一辈子了,现在还不能歇歇吗?”

皇帝越想越气,又想起了那句话,“太子是朕昭告天下立的,朕为何不能废了他!”

皇帝越发执拗起来,他把这件事看成是和群臣之间的博弈,脑子一热,什么想法都冒出来了。

“太子这么快就找到陆国舅犯罪的证据,是不是他早就盯着陆家?他是不是知道朕的想法?他是不是也在乾清宫安排了人手盯着朕的一举一动?”

皇帝忽然毛骨悚然,看谁都像太子的细作。

“太子一向讨厌佟家,等朕百年之后,他会不会把佟家赶尽杀绝,好给他母家出气?”

“陆国舅对他下手,他以后会不会动陆家?陆家可是顶级勋贵,太子动他们会不会导致朝局不稳?”

皇帝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可怕的想法,“太子他……会不会逼宫,会不会谋反?”

皇帝越想越觉得恐惧,贺家人有从文也有从武的,如果太子要造反,贺家人肯定会遵从。太子这些年也拉拢了不少朝臣,单看他要废太子时,乾清宫前跪了多少人就知道了!

如果太子要谋反,那还不得一呼百应!

皇帝陷入了恐慌之中,之后看太子就像看见敌人一样,看见东宫詹士府的更没了好脸色,觉得谁都像逆贼,都是撺掇太子造反抢他皇位的逆贼。

不提越来越神经质的皇帝,只说东宫这边,东宫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反正他已经是太子了,又不可能更进一步,只要皇帝废不了他,那他就是安全的。

皇帝想废他,这是满朝皆知的事情,但就像王师傅和张师傅说的那样,只要自己稳得住,不犯大错,那些人找不到他的把柄,群臣就会站在他这边,皇帝就废不了他。

太子忽然想起了幼女养的乌龟,只要别人逗它,它就立即把头和四肢缩到壳子里,等外面没动静了再出来。任凭人把它翻过来倒过去,它都不会冒出头来。

皇帝骂他,他就受着,谁让人家既是爹又是皇帝呢!皇帝打他,他也受着,不然还能打回去咋的??

行吧,千年王八万年龟,就这么苟着吧。就像光宗一样,苟到皇位到手,他就可以松泛一些了。

但是要苟多少年呢,他家老爷子的身体……

太子第一次产生这样的念头的时候,简直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他怎么能这样想自己的父亲,那是幼年时抱着他拉弓射虎、少年时悉心教导他治国之道的父亲啊!

但是这些波折下来,太子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我能不能撑到父皇殡天”的怀疑。他不想被人说弑父夺位,给藩王谋逆的理由。更别说,他心里还记着幼年、少年直至青年的父慈子孝,哪怕嘴上不说,心里也盼望着能回到那时候。

皇帝和太子就这样僵持着,皇帝开始肆无忌惮地宠爱起幼子,包括十四皇子这样已经长成的,以及十八皇子这样的幼童。皇帝的理由也很充足:太子是要继承家业的,朕对他严厉些,也是为他好;十八这样的孩童将来是要做藩王的,又是幼子,朕只是多给几分宠爱,又没说要换继承人,怎么就不行了?

君臣对峙这几年,群臣的底线也被拉低了:行吧,只要您不废太子,您爱宠爱哪个皇子就宠爱哪个去吧!

就是绝对不能换太子!

可皇帝他就是想换太子!

给十四也好,给十八也罢,或者把老三老四从封地召回来,都好!他就是不想把皇位传给太子!

皇帝执拗的后果就是,他再一次提出要废太子,而且还是在大朝会上,这回他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太子不孝。

皇帝先说十八皇子病了,太子这个做哥哥的无动于衷,他怕将来他死了,太子也是这个死出,生怕自己落到齐桓公那样的下场。

王掞简直要被气蒙圈了,也不管上头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的皇帝,举起笏板就是:“臣王掞有话要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