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433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六)

第433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帝觉得丢脸,一度不想再见朝臣,以养病的名义缩在宫里,有什么事都丢给太子和内阁,他只看处理结果。

倒不是说他与太子和好了,而是:“还能咋办,我又废不了他。”

要能废早就废了。

这句话传出去,传到詹士府太子及东宫属臣耳朵里,东宫属臣面面相觑,最终低头不敢抬眼看前面的太子。而太子只是愣了一瞬,随即就恢复到平日从容淡定的模样,仿佛没听懂这句话的潜台词一样,吩咐道:“继续。”

大家心照不宣地继续议事。只是有心之人观察到,太子每日的晨昏定省越来越像一种例行公事,与之前真心询问君父安康不同,太子脸上的表情越发恭顺,对皇帝的笑容也像是被礼官被模板印出来的一般标准。

用王掞的话说:“太子殿下总算理解了老臣原来的话了!”

只是他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皇帝与太子维持着这样表面的和平。直到有一日,皇帝忽然给太子赐下大量养身药材、各色珍宝等,又赐给太子妃及太子姬妾各种头面、各色布匹,几乎铺满了东宫的院子。

来传旨的是皇帝身边的魏大伴,他一张脸笑得像菊花一样,“皇爷这是担心太子殿下的身体,特命奴婢前来,给殿下送些这些药物,这是皇爷对殿下的关切之情啊!”

与此同时,皇帝仿佛忘记了当初与太子的争执,忘记了他想要废黜昔日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太子,每日在群臣面前,上演一出父子情深。起初,群臣以为是皇帝真的认为之前委屈了太子,想要补偿太子,后来他们发现:想太多!

皇帝只是想维持自己的仁君形象——一个仁厚的君主应该与自己的继承人君臣和睦、父子一心。

他不想自己之前的言行落在史书里,被记下一句“昏庸无道”。

起居注史官很是头疼,“昨日陛下居然想改史书,要我抹掉之前的风波!陛下怎么会生出改史这样的想法来呢,崔杼的恶名可是被传了两千年呐!”

他的同僚嗤道:“难道当年永王会有改史的提议,原来根子还在陛下!”

“永王年幼时曾把一触犯宫规的宫人埋在雪地里,要不是太子去得及时,那宫人就被活活冻死了!太子教训他,永王还口出不逊,陛下得知,说永王喜怒无常,还被记在起居注上!这可不是个好评价,永王自己也知道。于是,他硬生生忍着自己的脾气,时常面无表情示人,当年九皇子还说他是冰块。就这样,几年下来,永王觉得自己已经改过了,就来找陛下,想要陛下删掉起居注中对他的那句恶评。”

后入职的同僚听得入了迷,“后来呢?”

史官道:“后来?自然是他要求删史的行为也被记录在起居注里了!”

同僚:“……”

还好永王不是嫡长子,不然这么个性子,他们这些做史官的到底要不要学先辈,在齐太史简呢?

头疼的不仅是史官,还有太子。

他捂着太阳穴,对张英说起了自己的烦恼,“以前我把父皇当父亲,结果父皇拿我当太子,和我谈权势、朝局;现在我把父皇当皇帝,结果他转头跟我谈起了父子之情!”

这些话是不好和王掞说的,王掞是真的认为无论发生什么,东宫都要信任皇帝,都要对皇帝保持恭顺之心。

张英比王掞会开解人,他先告诉太子:皇上前后的态度大相径庭,殿下有这样的烦恼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光殿下,连很多臣子都摸不着头脑。

等太子眉头稍松,他和风细雨地劝解:殿下如今有这样的烦恼,还是因为殿下顾念与陛下之间的父子情分,您对陛下从前的爱护念念不忘,以至于无法理解前些日子的风波,这何尝不是殿下爱重陛下的表现呢?

等太子表情怔忡,张英语重心长:前些日子的风波已然发生,无法更改,殿下也因此对陛下生出了嫌隙,这臣能理解。陛下想要重拾父子之情,殿下难道就不想吗?无论陛下是因为什么这么做,都是对殿下的爱惜之情啊,难道如今殿下就只把陛下当皇帝吗?

张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殿下瞒得了别人,瞒不了老臣,殿下还是希望与陛下重归旧好的。

太子想了很久,第二日去乾清宫,父子俩屏退众人谈了很久。

父子二人默契地“忘记”了之前的祸事,努力地想要修补关系。

张英松了一口气,有个做太子的学生,他这老师也很难做啊,不但要交学问,还得会心理学,会开解天下最尊贵的这对父子俩。

直到……皇帝再次发病,前一天还好好地抱着东宫皇孙享受天伦之乐呢,说最喜欢太子的这几个孩子了,后一天就在百官面前跳着脚地叫嚣废太子。

很难形容当时太子和张英的表情。

皇帝似乎忘记了他还在修补与太子之间的关系,狰狞着脸说太子种种“不孝”行径,说太子奢靡、用度比他还好等等,直把太子说成一个无德无才的小人,不废了太子,他怕将来自己会死在他手上。

“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面对皇帝的抽风,百官迅速地找到了应对模式——无他,之前有过一次。

文武百官齐齐跪地,请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觉得不可思议,“太子竟然笼络了你们这么些人!”

关系到党争的问题,首辅不得不站出来解释,他们反对废太子,实在是因为立太子乃一国之本,太子无过,怎能轻言废弃?他们站在大明律法这边,和党争没关系。

皇帝:不听不听,你们就是太子的同伙!

“太子用度都超过了朕,超过了朕这个皇帝,这还不算过错吗?”

王掞英勇出列,“太子东宫用度何时超过陛下?陛下当年下旨说委屈了谁也不会委屈太皇太后(已逝)、皇太后和太子,此旨就存在内阁,陛下可着人取来!”

皇帝脸上挂不住了,他非常无赖地说:“就算朕下过这样的圣旨,太子就不知道自己来找朕说他不应该超出朕的用度吗?太子这分明就没把朕放在眼里!”

依旧是王掞勇得一批:“那陛下怎不知教导太子,反而在今天不教而诛!”

你是故意的吧?故意拿这件事当把柄,拿来废太子!

皇帝:“……”

他冷笑道:“照你所言,我大明朝独你一人是忠臣、贤臣、良臣?”【1】

王掞比的就是一个气势,“我只是一个直臣,说出了满朝文武的心声!”

皇帝彻底破防了,他拍案而起,“王掞,你这无君无父、弃国弃家的混账!”

王掞拿着笏板,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势,“君父也是父!既食君禄,君即我父!”

皇帝:“……”好不要脸的臣子!

皇帝退朝了。

众臣又熟门熟路地去跪着了,皇帝为了仁君的名声,也不会像之前大礼仪事件那样,打一百多位臣子的廷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