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又把另一个女儿送进了皇宫,皇帝念着与母亲、表妹兼妻子的情分,封这个表妹做贵妃,但是这位佟贵妃和佟皇后一样,入宫几年不曾生育,佟二舅生生给等佛了,把目光移向其他皇子。
虽说本朝立嫡立长,但谁说没有操作空间呢?
此时,皇帝已经有了十几个皇子,佟二舅看来看去,一时间挑花了眼。
在这十几个皇子中,皇帝最喜欢的无疑是皇长子和皇太子。对皇太子,他说太子是大明未来的皇帝;对皇长子,他认为皇长子将来要到封地,趁他还在京城,就多看看他,一就藩,无诏不得进京,这辈子兴许就见不着了。
但是皇长子不这么认为啊!
虽然他和皇太子一样,拥有尚书房学历,但他可能是把所学都还给了老师,硬生生弄出一个“太子居贵,我居长”的名头,给自己留在京城找了个理由,那就是:“太子是嫡子,我是长子,一样尊贵!”
朝中有不少人都知道了他这话,一时间群情激愤,大家对尚书房的教育水准都产生了怀疑。
我们尊崇嫡长子继承制已有两千多年了,当年太子殿下是因为什么被立为太子的?因为他是嫡子吗?
不准确,因为他是嫡长子!
嫡长子,正妻所出的第一个儿子。
前面有多少庶子都无所谓,哪怕皇后娘娘生的皇子排行第十四,那他也是嫡长子!
臣子们也没有想到,嫡长子继承制都已经传承这么久了,居然还有人别出心裁,玩出花来!
明朝官员自认都是忠君体国的士大夫,对皇长子这种不安分的藩王那都是要锤到底的。于是,纷纷扬扬的奏折像雪花一样淹没了乾清宫,都是要求皇帝惩罚皇长子,并请皇长子立即就藩的!
皇帝呢?他有点舍不得大儿子,留中不发。
这可惹恼了前朝,于是在大朝会上,内阁首辅打头,六部尚书跟上,底下的侍郎等人齐刷刷跟上,无一例外,全都要求皇长子就藩。
皇帝还是舍不得大儿子,说就藩以后他就见不到大儿子了。
首辅是个猛人,直言皇长子不敬太子,有不臣之心,当场就问皇长子:是不是在外面自称长子,混淆嫡长子的概念,是不是有取代皇太子之心?
皇长子当然想入主东宫,但是他也知道这话不能说出来,情急之下选择拉别人下水,“我是在外面说我是长子,我也确实是长子,我没说错啊!那谁,老四还在外面说自己是半个嫡子呢!你们光说我干什么啊!”
皇帝:“啥???”
看热闹的皇太子:“啊???”
首辅:没想到啊,居然还有意外收获!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转头,去看缩在三皇子身后的四皇子。感受到大家的目光,三皇子果断往旁边跨了一步,把四皇子露了出来。
首辅严肃地问四皇子,“永王殿下,你在外面自称是半个嫡子?老臣年纪大了,不知这半个嫡子作何解啊?”
四皇子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皇长子“嗨呀”一声,愉快地解释道:“老四他被孝懿皇后抚养过,但没有被记在孝懿皇后名下,所以就是半个嫡子,而不是整个的嫡子!”
所有人:“……”
虽然都知道老朱家的皇室代代有奇葩,但没想到这一代的奇葩这么密集。
有御史当庭举笏板出列:“臣要弹劾永王不孝!”
御史们可算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进士出身,引经据典,将四皇子喷得找不着北。
孝懿皇后的确抚养过四皇子,但她还养过五到八皇子。如今你四皇子说自己是半个嫡子,以示自己的身份高于你的兄弟,但其他皇子也是孝懿皇后抚养的啊,按照你的逻辑,他们也是半个嫡子啊!
能混到中央的臣子们都不是简单的,很快也想明白了,四皇子弄出这“半个嫡子”的说法,还是奔着太子之位去的。不然他怎么说自己是半个嫡子,而不是半个庶子呢?
也不知道德妃娘娘知不知道他儿子在外面这么嫌弃她。
还半个嫡子!
何其荒唐!
朝臣们加足马力,从祖制到史官当年记下的皇帝所说,从皇家说到藩王再到百姓,从大明律法说到前几代的祸乱,要求皇帝严惩有不臣之心的皇长子和四皇子,要求削爵,囚禁凤阳高墙内。
皇帝当然舍不得,君臣几番拉锯战,最终皇帝下旨:皇长子和皇四子从亲王爵降到郡王爵,二人立即出京,前往封地,无诏不得出封地半步。
首辅:果然,咱大明的人喜欢折中。
半月后,四位皇子——除了老大和老四,还有老三和老五——在叩拜皇帝和母亲后,一同出京,前往各自的封地。
这时候就能看出四人的不同了。
老大和老四心思落空,二人还因为那别出心裁的名头受到了天下读书人的耻笑,一人被认为脑子有问题,一人被认为不孝,因此二人垂头丧气,一点精神也没有。
老三这边,因为他和太子关系好,太子给他带上了不少东西,还承诺以后有机会一定再让他回京城见荣妃娘娘,因此老三的心情还算可以,在路上就构思到了封地要修什么书了。
老五这边,他是孟太后养大的,皇帝对他的关注远不如前头几个哥哥。孟太后生性淡泊,养出来的孩子也憨厚老实,他的想法是:之国就之国吧,他又不是太子,早晚得之国,早一点晚一点都没关系。
随着四位到年龄的藩王离京,康熙朝第一场荒唐的廷辩落下帷幕。
皇帝有些伤感,太子劝慰几句,也没起什么效果,然后他的助攻就来了——东宫皇长孙出世,皇帝抱上了大胖孙子,喜不自胜,什么皇长子皇四子都被扔在脑后,天天就是:“我孙子呢,快抱来!”原本要给四位藩王送去的东西全都留了下来,皇帝说:“他们都是大人了,到了封地不愁吃穿的,这些东西我得给我孙子留着!”
太子松了一口气,朝臣也松了一口气,佟二舅也松了一口气。
天知道前些天朝堂上闹成那个样他有多害怕,生怕自己那点小心思也被人发现然后满朝弹劾。
佟二舅收敛了一些,又开始搞玄学,诅咒的对象变成了东宫父子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