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说一句,这位女爵的夫家姓谈。
还有经济研究院、军事研究院等等。
再后来,皇帝下旨令医药科学院招收有志向学医之人,无论男女,因此医药科学院成为大明第一个招收学生的科学院,因人数太多,又成了医药学院。其他科学院见状,也纷纷上奏要招收学生,于是这些科学院又建立了自己的学院。
再然后,这些学院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后来中国最古老、实力最为强大的大学之一。
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这所后世中国最古老的大学连影子都没有,作为最先创立的热武器制造学院,也处在雏形。
辅政大臣们也不是反对胤礽研发兵器,毕竟自从朱瞻基去世以后,也先频繁叩边,南边也开始不安分,武器威力大也好,正好震慑那些不安分的。他们只是反对皇帝那些异想天开,什么从北京发射,打到瓦剌老家,得让皇帝知道什么叫现实。
工部调了一批人,神机营也调了一批人,锦衣卫又从民间搜寻了一些人,包括一些道士,一群人就窝在一个隐秘处开始搞研究了。
也是在这个事情上,胤礽发现,三杨和张辅是真的有本事啊!他说出一个大框,这群人就能把这个大框完善起来,还能往里面填充内容,一边填充还能修改他的框架里不对的地方。
胤礽佩服至极。
想想历史上三杨无力压制王振、张辅被带到土木堡,被昏君奸佞害死,他就忍不住想把朱祁镇给弄死。
亏他还有脸回来!
胤礽愤愤不平。
入了冬,胤礽不好再穿着飞鱼服四处逛,只能披上厚厚的大氅,把自己裹成个球。话说大明末期赶上了小冰河期,各种地震、洪水不断,气温下降,粮食减产,难道现在就已经有端倪了吗?
胤礽又忍不住想到了红薯,也不知道去寻找红薯的厂卫有没有找到,什么时候能回来。
唉!
& & & & &
宣德十年就在君臣不断拉低对对方的期望的过程中,如流水一般过去了。明年年初,就该改元了。礼部早就呈上了商议好的年号。
胤礽打开一看,只觉得晦气铺天盖地袭来。
正统。
这正是原本朱祁镇的年号,寓意也不错,礼部尚书说了,这是指大明王朝乃符合华夏礼仪,贯彻春秋大义,一统中国的华夏王朝,朱氏皇族代代相承,永为中华统绪。
原意肯定是好的,但是它被堡宗用过了,而且还用得不怎么样,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大事,胤礽迷信心理发作,觉得不吉利。
因此,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提笔写下另外两个字——“景泰”,示意给众臣看。
胤礽解释道:“此二字乃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哪怕有朝一日我朱家不再坐拥天下,朕也希望天底下的百姓能吃得饱穿得暖,国泰民安,一副盛世繁荣之景。”
更重要的是,朱祁钰本来就是景泰帝。
托这个胡编乱造的电视剧的福,朱祁钰成了胡善祥的儿子,她本来就是太/宗朱棣赐婚,朱瞻基元后,有这样一层名分在。既然如此,留给胤礽发挥的空间就多了。
朱祁钰,年号景泰,这点谁也改不了。
朝臣们还是迟疑了一会儿,最终以三杨的俯首为结局,定下新帝年号为“景泰”,这时候的文臣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都得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来,“国泰民安”这四个字可比“正统”要符合他们的心意。
宣德十年的最后一个晚上,百官赐宴结束,张太皇太后因为思念儿子,早早就回了后宫,顺手不顾胡太后的反对把她也给带走了。孙若微和朱祁镇因为有点看不上胤礽,再加上宴会上,胤礽进退得宜,而朱祁镇则是“屁股底下长牙了”,坐在座位上动个不停,被孙若微给训斥了,又被百官看了笑话,所以也离开了。
胤礽:这才哪儿到哪儿,剧里你儿子上朝第一天趴在御座上玩蝈蝈,看得群臣直感叹老子玩蟋蟀,儿子玩蝈蝈,可真是一脉相承。
胤礽听着孙若微那轻重音不分的话,再看朱祁镇一脸不高兴,就知道他回去之后肯定要挨打。
胤礽:那朕就开心了。
他溜溜哒哒去了奉先殿,看着前面的四个神位——建文帝不在其中,给这个世界的朱元璋几人都敬了酒。
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地府,这里的明朝皇帝们能不能看见他,会不会知道现在的朱祁钰壳子里是灭了明朝的爱新觉罗家后代。
但胤礽敢来,就表明一点:我不怕你们。
毕竟这个世界是朱元璋拎着他的脖领子给他扔过来的,他们要是不欢迎他,大可以让原先的朱祁镇上位。
顺便,给三大营和五十多位重臣准备好位置。
这个买卖,应该是值的。
明天就是景泰元年了,他要坐的事情很多,其中有一些会颠覆明朝祖训,所以先来和朱元璋说一声。
没见朱元璋来托梦,就说明他同意了;朱元璋来托梦说不行,他也不会管的——他可是一心一意为了老朱家,请他们把眼睛擦亮点。
他要做的有很多,毕竟明王朝也有不少为人诟病的地方。之所以在后世被人推崇,一是因为后面的清朝太差,二是占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光。
一个末代皇帝煤山自缢,一个给人当傀儡,弄什么傀儡国家;一个皇帝被俘了那就换个皇帝,一个恨不得拿中华所有资源跪舔西方列强。
但无论在哪个朝代,底层百姓的生活都是那么苦。
如果他还是那个爱新觉罗胤礽,他就只会看眼前,但他已经不是之前的胤礽,他是钮祜禄……呸!说顺嘴了。
总要为这些百姓做些什么。
胤礽就这样坐了很久,直到外面有钟声响起———正月初一到了,已经是景泰元年。
属于朱祁钰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