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厨房真是个美好的地方,热闹的烟火气让生活那么真实。
灶火里燃着暖洋洋的柴,米耶见到阿秭,就欢快地跑来,昨夜她听到打斗声还担心来着,幸好她安然无恙,“阿秭,我们带来的食材都在这里了。”有备而来的好处,就是要让潭儿可以在山长吃好喝好,顺便便宜她那便宜夫君,阿祇觉得现在的自己,真的有几分当家主母的风范。
“辛苦米耶,泡好的红豆在哪里?”
“阿秭,我昨夜就泡上了,咱们还带了你要的芋头。”
阿祇将红豆放入煮开的锅里,然后将芋头切成块,上大灶蒸。阿祇抽空和了半烫水半凉水的面,放在一边醒着,米耶在一旁剁肉馅,他们带来敦煌城有名的豆瓣酱,加进去些野山葱和菌子,蒸出来就是最鲜美的西北烧麦。
厨娘是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做面食也是很有经验,她第一次见人擀这么薄的皮,包出像花朵一样的“包子”,大为惊叹,“夫人的手真巧。”
阿祇也不吝赞美,“王婶的蕨菜拌得很是入味。”
“多谢夫人夸奖,这是俺做的蕨菜干,俺男人最喜欢吃这口。”她说起自家男人,嘴就没合拢过,有些话让米耶都听红了脸,也是个热情开朗的大婶。
“米耶,鸡蛋呢?”
阿祇麻利地将蒸好的芋头,放入红豆沙里,继续熬煮了一会儿,然后将烧麦和鸡蛋羹端上大灶,很快厨房里飘满了香气。热腾腾的鲜肉烧麦、鸡蛋羹、红豆沙出锅,配上厨娘王婶的秘制蕨菜和芝麻胡饼,丰盛的早餐在鸡鸣时已然做好。
来这里这么久,她总算亲手做了顿家乡的风味。
给米耶和厨娘留了些,米耶早就口舌生津,忍不住喝了口软糯香甜的红豆羹,“阿姊,你也快吃,这个实在是美味。”
“锅里还有,你们先吃,我先去给家主和雅风苑送些。”
米耶捧着羹碗,急着咽下饭就要抢着干活,阿祇拍了拍她的肩膀,“记得给稷留些,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空。”米耶点头如啄米,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她一想起在葡萄亭家主质问她阿姊的下落,那神情让她紧张至今,仍不敢直视家主,为什么阿姊就不怕呢?
回到小院的时候,屋里传出声音。
阿祇提着一大食盒,刚一进屋脚步就顿住了,宋繇和潭儿都在,少年额角受了伤包扎着白布,不知玄盛同他说了什么,小脸上似乎挂着疏离的尊重,一见到阿祇出现,眼中立刻焕发出神采,“阿姊。”他话一出口,瞥见玄盛的神色,立刻改口恭敬道:“拜见……主母。”
阿祇古怪地看了玄盛一眼,只当什么都没看见,“刚好你们都在,吃饭吧。”
话音未落,宋繇已经上前接过食盒,阿祇交给他,朝潭儿走来,看他的伤口不再流血,就是身子十分孱弱,男孩子站在这里才到她的肩膀高度,许是她的错觉,玄盛和宋繇他们对潭儿的态度,总有种说不出的疏离,以及些许无可奈何。
潭儿也只有面对她时,才露出小孩子的一面。
他惊讶道:“主母,这些都是你做的?”
阿祇笑意盈盈,“有王婶和米耶的帮忙,一会儿你多吃些。”
“好。”潭儿对她甜笑。
名义上的一家人摆好碗筷,围坐在矮桌四周吃了顿难得的团圆饭,眼前三个大小男人皆坐姿端雅,阿祇的放松倒显得格格不入了,她给了玄盛一个眼神,拜托家主少些做派,不过是寻常家宴罢了。
“你看我做什么?”
她家夫君嘴角勾起,非要不高不低地声音,落在阿祇耳中面上一热,嗔怪地瞟了他一眼。另外两个目光果然聚焦过来,她赶紧给这几个爷儿添饭,“你们且尝尝,这是我家乡的风味,喜欢吗?”说着,夹起花朵一般的烧麦正要送出去,三双目光同时扫来,她这悬着的手臂一沉,僵了的筷子就在空中改了个方向,放入潭儿的碗里。
玄盛垂下眼帘,宋繇视若罔闻,潭儿喜上眉梢,咬了一口烧麦觉得鲜香多汁,阿祇又忙给玄盛和宋繇送上红豆沙羹,她家夫君那碗里还有桂花香气,“我记得,你上次说喜欢这个味道。”
她惯来会拍马屁,潭儿见她对李暠上心,开口道:“这是什么?好好吃。”
有了话头总比这莫名其妙的尴尬好,她给玄盛和宋繇分别夹了一个烧麦,其实关于烧卖最初的记载,是元朝的《朴通事》里的素酸馅稍麦,这里的“稍麦”,就是后世所说的“烧麦”,可是要怎么跟他们解释呢?
“这……是我随手一做的碳水包。”潭儿听成了“潭水包”,就以为是阿姊特意为他而做,精致的眉眼全是喜悦的星星,他又要开口被阿姊瞪了回去,“快吃,食不言,寝不语。”
玄盛闻言,看了她一眼,好像饭桌上就属她的话多。
阿祇立志当个历害的主母,见他们乖乖地将饭吃了个精光,笑着为宋繇添了一杯水,这人明明不喜甜,却将那碗红豆沙吃了个精光,半晌就属他最安静,“宋繇,听闻你与靖恭堂的夫子最为熟悉,能否带我去礼、乐、射、御、书的席堂去看看?”
宋繇刚要点头说好,潭儿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为何独缺了六艺中的数?”
阿祇反驳:“那是因为数我已是最强,大考前时间有限,能学些其他的见识便不虚此行。”
三人皆笑,尤其潭儿笑得最是开心,“夫子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当克己养谦。”阿祇揉了揉他一本正经的的小脑袋,“夫子说的自是没错,君子之交,当谦卑、谦恭、谦逊、谦和,不过你主母我一不是君子,二不喜违心,如若有舍取,必得变通,眼下就是变通的时候。”
潭儿追问:“如果有一天主母要有舍取,我和家主之间你当选谁?”
阿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