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沈清湘的回答很简短“报告先发给小北,我觉得狄玖那边应该也问出些东西了。”
接着沈清湘抛了个问题给在一旁心不在焉的池艾:“你应该最了解他,你觉得接下来他会怎么做?”
这个“他”指的当然是狄玖。
沈清湘的问题刚好像给池艾心里的乱麻找了个开口,让他只想一股脑地倾诉。
“沈老师,虽然办案最忌讳主观和人情,但我还是相信他不是那样的人。”池艾的语气异常坚定。
“如果从心理学研究者这一身份来说,我也不相信狄玖那样的孩子会做出来的事,他的性格乖顺,头脑精明。说难听一点,他知道所有案件的细节,不会做出这么无脑且鲁莽的举动。但现在我更需要的是证据,现在只有实打实的证据才能让狄玖摆脱嫌疑。”
池艾低头思考了一下,考虑着如何跟沈清湘说明狄玖的情况:“他......被害人一直充当着狄玖母亲的角色,而且他们的感情很深。”
“充当?”沈清湘对于这个词有些疑惑。他从来不主动打探身边人的过去,他往往更相信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感觉至上。他这些年来见过太多仅凭家世去评判一个人的人,那些人抱着固有的偏见看待沈清湘,这就导致沈清湘及其厌恶以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来推敲其人品的方式。家庭的不可抗力,未成熟的心智,这些碎片的东西可能会对其的性格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他坚定地认为这不能因为这些事情而完全肯定或否定一个人。
在他与别人的相处的过程中,他会在心里默默给所有人一个最能反映出那人性格的代名词。就像他给楚竹的代名词是“山林”,如松树般正直,如森林般包容。而狄玖的代名词是“太阳”,是长于温室里的孩子,朝气蓬勃,热情开朗。
他从来没有想过在单亲家庭或者福利院里能造就这样一个璀璨夺目的孩子,就算有也是少之又少。
“对,狄玖是福利院里的孩子。”池艾说道。
沈清湘听完像是明白了些什么,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对池艾说:“在福利院里长大的孩子大多生性敏感,因为小时候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会让他们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安全感。身后没有父母撑腰,骨子里的傲气也不值一提。他们长大之后就算有能力独当一面还是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潜意识里害怕给人添麻烦,害怕被人讨厌,被人嫌弃,被人抛弃。我想狄玖也不例外。他和我一起共事的时候也会有这些顾虑,所以总能注意到许多很细致的点,比如上次看见你们楚队受伤他什么都没说,而是先去找出了医药箱。但他也有一点不同,那些孩子一般情况下与人共事表现出来得是胆怯,不自信,因为他们或许心里都觉得自己的出现是错误的,是不被人接受的,所以连自己最亲的人都不愿意要他们。而狄玖却是开朗的,可见被害者在他童年的时候对他很好,让他填补了对“爱”的空缺。还有一部分的安全感,我想……可能是因为你。”
“因为我!?”
原本还在认真仔细回想狄玖以前一举一动的池艾被沈清湘最后一句话整得猝不及防,他感到十分讶异。他觉得自己好像还没这个能力去给予狄玖沈清湘口中所谓的“安全感”,在生活中狄玖对他的关心和妥协貌似更多。
“在我看来,他在和你相处会更……自由些。”沈清湘找了一个比较贴切的形容词“对,‘自由’或者说是‘放松’。心理学当中有个词叫做社交距离,任何人都会需要在自己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你可以把这当做他们下意识保护自己的屏障,而这个距离就能够反映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甚至能够反映出民族,文化和信仰。他在一般情况下与人交流都会下意识与对方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除了你。”
小艾迟疑地点了点头,有些似懂非懂。
“虽然我不知道你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我相信比起他自己,他应该更在乎你的感受。你们在一起相处了那么久应该知道他的顾虑。两个人在一起相处不要畏手畏脚的,把你认为最好的给他就足够了。”
沈清湘说完,张了张嘴好像还想再说些什么,却什么也没说扭头上了车。
楚竹在旁边默默听完沈清湘对小艾说的话,觉得他好像不单单是在科普知识或者是在剖析狄玖,更像是在剖析他自己,没说出来的那句话好像想表达:
“他需要这样子的偏爱和安全感,而我也渴望,但也仅仅只是渴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