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夜过的极快,苏溪站起身来,掀开帘子看过去,隐约可见远处从那翠绿中冒出几缕炊烟。
深深浅浅的湖面浮着几片水草,几条鱼儿围着他们的船打转,似乎像是迎着归来的故人。
苏溪掰碎了一点干粮,撒了给它们吃,而那些鱼儿却总是慢悠悠的,对吃食也不甚在意。
倒是比她还会摆烂。
苏溪笑着,却见一股乌黑细流不知从何而来。
她愣了好一会儿,正欲细看,船夫却叫住了她:“姑娘,清水村到了。”
不远处,那块立在码头处的石头年岁已久,风吹雨打下只大概看出个古碑形状,上头雕刻的几个大字模糊不可辨认,只有前头的“清”字极其清晰,大概是后人补刻的,还上了墨。
新旧之间,
下了船,周围几个挑夫便纷纷围了上来,争相推销着自己。
苏溪行李并不是很多,于是便只叫了一人。
古树横入天际,沿着细长砂石路走至深处,视野便渐渐开阔,明媚阳光落在大片田野上,坐落着一簇簇青砖绿瓦的房屋。
家家门前都种了果树,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树枝上,风一吹沙沙作响,几片落叶飘到篱笆栅栏里头,便有家禽扑棱着翅膀,叽叽咯咯,惹得屋内扎着小辫的孩童光着脚丫出来看热闹。
蜿蜒小溪淌过,叮叮咚咚溅起水珠。
与燕都的繁华不同,入眼的竟是一片翠绿,有几个孩童似乎是习惯了现在这个模样,正在地上玩着石子。
看到有外人还多瞧了几眼。
苏溪抬头一看,便见有人聚集码头,显然是在上谈什么事情,很快一大捆一大捆被用黑布蒙着的东西便被运上了车。
那些人很快消失不见,苏溪虽然觉得好奇,但也不怎么在意,她沿着旧时记忆,踩着细沙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家。
只是车夫走得快,他们很快便消失在了另外一条小巷。
苏溪和翠花两人踏过木桥,沿着沙石路来到村门口时,见到有些人正在村门口排队领着东西。
“你们是……”
有个正在村门口维持秩序的人走了过来,他约莫四十岁,深麦色皮肤,一看便是庄稼人。
“我是住西村六巷的苏家姑娘,今日刚刚回村。”
“六巷苏家?等等。”
那男人似乎有些模糊印象,他复又打量了一下苏溪,“你是那苏家小娘子苏溪吗?”
“是我。”
他脸上带了笑意:“几年未见,都长成大姑娘了哈哈哈,对了,老苏呢,怎么不见他?”
一提起自己的父亲,苏溪脸上的笑容便淡了许多:“先父先母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此次回来,也是想料理一下他们的后事。”
“苏……”
张叔没想到自己意外戳到了对方的伤心事,连忙止了话头:“你也别太伤心了,那我先带你见村长,到时候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同我说一声就好了。”
“谢谢张叔,对了,你能带我去见下村长吗,我想同他商量一下当年他借我们苏家的那笔钱。”
“怎么还想着那笔钱,当时都说了是感谢你们的,就收下吧。”
“客气什么,你父亲当时也帮了村子很多,你瞧,”他指了指村门口苏溪来时的路,“你瞧,这里便是你父亲当时派人来修的,多亏了这条路,自那之后,大家便都不用再绕那山路便能直接去镇上了。”
两人走在小路上,时不时有几个人朝苏溪投来探究的视线。
苏溪又再次瞧见了排队的事情,这回她看得清了,才发现这些人都在排队领着药材包,时不时还有几个老人在咳嗽。
见苏溪一直看着那里,张叔便解释道:“最近天气异常反复,如果你咳嗽了便可以过来领包药吃。”
“咳嗽?”
苏溪重复了一遍,“如果不是风寒引起的咳嗽,也可以过来领药吗?”
“你是一过来就咳嗽了吗?”
张叔的脸上闪过一丝古怪的神色。
还未等苏溪再细问,她背后却忽然像是被什么东西砸中了一下,又一下。
“小姐!”
翠花惊叫,连忙护住了她。
然而越来越多的菜叶子却还是往她身上砸去。
“你们家欠我的钱什么时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