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尝试时,他的效率并未明显提升,但随着他不断调整细节,渐渐摸索出了一套更加流畅的操作流程。最终,他成功将装配一个传感器组的时间缩短到35分钟,比车间平均水平快了足足15分钟。
林宇航注意到了他的改变。
“顾清尘,你这两天传感器组的效率怎么这么高?没出问题吧?”林宇航一边翻看记录,一边开玩笑地问。
“没有问题,工头。”顾清尘自信地笑了笑,“我只是改了一下步骤,省去了不少不必要的调整时间。”
林宇航走到检测台前,仔细检查了顾清尘当天加工的传感器组。果然,每个零件的精度都达标,没有任何返工记录。
“好小子,有点本事。”林宇航笑了,眼中透出一丝赞赏,“既然你这么能干,那我就不客气了。接下来,你还想学些什么?厂里不少复杂零件正缺人手。”
顾清尘心里一阵激动。他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回答道:“林师傅,我想学得越多越好!加工这些零件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希望能了解更多机甲不同部位的结构。”
“好,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接下来,每周我都安排你接触一种新零件,直到你小子撑不住为止!”
接下来的几个月,顾清尘仿佛进入了一个学习的黄金时期。每周,他都会被调到新的岗位,接触不同种类的机甲零件。从机甲关节的液压支柱,到动力传输模块的精密齿轮,再到防护装甲的复合板材,每一种零件都需要独特的加工技巧。他白天在车间中实践,晚上则用光脑查阅相关资料,思考更高效的加工方式。
比如,在加工液压支柱时,他发现传统的表面抛光方式耗时太长,便尝试用微型振动砂轮替代,最终将抛光时间缩短了一半;而在处理复合板材时,他结合以往的经验,优化了热压机的使用参数,使得板材的成型更加均匀。
这些努力并非毫无回报。短短四个月下来,顾清尘不仅学会了加工机甲不同部位零件的技术,还赚到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他的账户里,已经攒下了一小桶金——足够他维持生活,甚至购买更先进的学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