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的机械声依然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的灼热气息。顾清尘站在他的加工台前,目光专注地盯着手中的零件。自从被调到加工B级动力核心零件的岗位,他在这一岗位已经干了半个月,技术愈发熟练。每天,他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同时还保证零件的质量毫不打折。这种表现,让林宇航工头对他越来越满意。
“顾清尘,过来一下。”林宇航的声音再次响起。
顾清尘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摘下防护手套快步走上前。他对这熟悉的呼唤已然习惯,每次都预感到会有新的挑战降临。
“你现在加工动力核心零件的效率已经很高了,”林宇航翻阅着手里的记录单,语气透着欣慰,“我想让你试试更难的东西——这是C型机甲主控模块里的传感器组配件,需要你手动装配。跟以前的活比起来,不只是切割和焊接了,还要确保多层零件的组合和匹配,精度要求更高。”
顾清尘眼中微微一亮。他明白,主控模块是机甲的“大脑”,而传感器组的作用尤为关键,任何细微的误差都可能影响整个机甲的运行。他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没问题,我愿意试试。”
新的工作台比之前更复杂,台面上摆满了各种精密的小零件和工具。任务的第一步,是将三块大小不一的金属板通过微型铰链连接起来,形成传感器组的基架。这需要使用激光切割和微焊接技术,并确保每个铰链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第一次尝试时,顾清尘就遇到了难题。铰链位置微微错位,导致金属板无法完全对齐。他不得不将整个组件拆开重新加工。
“手稳,眼准,别急。”旁边的王伯提醒道。
顾清尘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他发现这些传感器配件的尺寸精度被要求在0.01毫米以内,而他之前接触的零件不过0.1毫米精度差。这种几乎严苛的要求,让他每一步都必须格外小心翼翼。
经过整整一天的练习,他终于完成了第一个合格的传感器组。零件在检测台通过了自动扫描,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望着屏幕上亮起的绿色合格标志,顾清尘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尽管通过了第一天的试炼,但顾清尘很快发现,完成一个传感器组所需的时间太长。即使是最熟练的老工人,也要用四五十分钟才能装配好一个,这意味着每天最多只能完成十几个。这样的效率让顾清尘很不满足。他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优化步骤,提高装配速度。
晚上下班后,他一边吃着简单的晚餐,一边在光脑上翻阅关于C型主控模块结构的资料。他仔细研究了传感器组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作用,渐渐萌生了一些想法。
第二天,他尝试改变加工步骤。传统工序是先将基架焊接完成,再逐一安装其他组件,但顾清尘注意到,这种流程会导致后期调整时出现多余的重复操作。他决定尝试先将核心部件预装在基架的铰链上,确保每个连接点的稳定性后,再一次性进行整体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