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程颂安排郭年去新南村给作坊里的十几个孩子上识字课。如今识字课早都上完了,连算术课都快结束了。他早就盼着程颂说过的其它安排了。
这一百多新生中有少一半在教学处听过识字课,算术课没人学过。加上只有上午上课,教课的夫子暂时只安排郭年一人即可。
当初南北新村开荒时雇了一些人做饭,程颂让舅父帮忙联系了几个手艺好人勤快的,雇了他们去书院负责做饭。酒坊和冰糖作坊已经搬过去了,加上守卫的官兵,书院的后厨早就开始运作了,这些报名的学子过去就能有饭吃。
安全问题也不用担心,现在书院有保护酒坊的官兵守着。将来酒坊若是搬了,他们可以再去雇些镖户回来。
这天晚饭后,程颂没抄书,拿着纸笔在黎仁诚屋里埋头打着草稿。
过来送茶的画砚捡起掉落的废纸展开:
“各位学子,大家好!今日天清气朗,阳光正好,热烈欢迎你们入读诚颂书院……少爷,明日若是天阴了呢?”
孩子诚恳提醒。
“嘿,你就不能盼点儿好!”
程颂扯回废纸重新揉成一团。
这新生欢迎致辞把程小颂愁得晚饭都没吃好。穿回家网上能搜一堆,但发表那些致辞的多是有些年纪的沉稳领导,和他的画风差距太大。
而且诚颂书院首个专业的半文盲贫困生和新时代阳光下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可比性。他要是引用鸡汤诗词来一篇为梦想壮行的致辞,非得把学生们说迷糊了,太不接地气了。别说感动,孩子们能鼓几下掌都是给东家面子。
一个时辰后,把自己写困了的程颂趴在桌上打盹,身上还披着黎仁诚给他盖的长袍。
“各位学子,大家好!今日天清气朗,阳光正好,热烈欢迎你们入读诚颂书院……在书院你们每月会有一半的时间用来读书,另一半时间做工,工钱是三百文至五百文。”
“然而只要肯用心好好学,学成之后你们每月至少能挣下一贯钱,一年就是十二两银子。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养家、娶妻生子都不再是难事。”
“……书院今后还会开办别的课程,如果你们中间有人不想做木工,打算学些别的手艺甚至读书考秀才,都是可以的。”
“读书期间,大家须要遵守书院的规定。尊敬师长、友爱同窗、勤于功课、爱护书院,在作坊也要认真做工,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夫子或找我求助。”
“希望书院能成为你们人生路上的灯塔(这句划掉)。书院伙食管够,读书期间可以随意吃,吃饱了才能有力气做工学本事。希望离开书院的时候,你们都能有个好身体,学会一技之长。今后有个好前程。”
……
看完程颂的最终版致辞,黎仁诚唇角微弯心中温暖。程颂说这是画大饼风格的致辞。黎仁诚没听过这个说法,但大概能领会其中含义。
不过在他看来,只凭程颂对于办学的满心赤诚,将来书院的学子们定能吃到这大饼。
就如前面被删掉的那版致辞所言,诚颂书院会用知识帮他们挣一个踏踏实实的未来。
一大早,程颂和黎仁诚带着画砚梁言去了书院。迎新生致辞要等到明天,今日还有不少人要来报到。郭年一个人忙不过来,他们都要过去帮忙,不过路上先要进城去一趟印坊。
昨日一共八十三人通过了试工,今天就要到印坊准备开工了。
文字版的书页已经印制了不少,每名画工领取一份图样、对应的书页和颜料之后就可以绘制了。
画图按件数计酬。这些教材中的插图虽然颜色多,但都是小幅画而且样子并不复杂,下笔熟练后一刻左右就能完成一幅。只要不嫌辛苦,一日下来就能挣上百文。
这些画工中不少人都不识字,只是会画画,技法也不算特别出色,只是照着图能画得像。会写字的还能靠抄书代写书信挣钱,这几分画技平日可没地方换钱。因此他们早早都到齐了,想着尽快开始干活儿挣钱。
印坊专门腾出一间大屋用于作画,若是抄书让他们拿回家做也可以,但作画的颜料太贵了,好一些的一斤几十几百两,只能安排他们来印坊使用。
先刷印文字再作画也是为了节约颜料。印好文字的书页要是画错了只会损失点墨汁,图作好了文字印坏了那就可惜了。
程颂把于超安排在了印坊,让他与陈志搭档。陈志不仅会雕刻,也会作画。程颂让他负责检查画工交上来的成品,于超负责登记姓名数量用于结算工钱。
画工中像梁三妹那样家中困难的不少,程颂打算第一个月给他们日结工钱,让这些人先挣下些度日的银钱,第二个月起再按月结算工钱。
见于超沉稳端坐在桌案前誊抄画工名录,程颂很是欣慰。瞧瞧这作坊里成长起来的娃娃,还不到两年时间就能独立完成工作了。搁到现代,这么大的娃娃小学毕业证还没到手呢,可见自己的培养成果多么喜人。
将来书院招生多了,每年都能培育出一大批有用之才,想想那份成就感就美……嘿嘿!
“少爷怎么笑得像白捡了银子?”
梁言悄悄和队长嘀咕。
“不止,笑得还有几分傻气。”
画砚把声音压得更低,偷偷说着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