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28章 画工

第128章 画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是棉线混了其它料子织成的,保暖又不易脱落,黎兄可以试试。”

“棉线?可是你让方四爷找的那种料子?”

“对,那料子叫棉花,能纺线也能絮棉衣棉被,用处很大。”

大琞只有富贵些的人家才能买得起绢绸,冬日里穿得上暖裘。普通百姓一年四季穿得都是麻布衣衫,天冷了也只能往被子里塞些干草和旧衣物。

去年缺乏经验没有提前准备,突然降温时程颂只能连穿了好几件袍子,哆嗦了几天才买到暖裘,质地还不是太好。

虽然家里有棉衣也有保暖内衣,但他要真穿上,画砚那里就瞒不过去。今年他早早拜托了方四爷和谭家兄妹,打听南方的木棉和西边的棉花,想给大家把棉衣棉被都备上,只可惜一直没什么消息。

次日一早,穿着情侣袜,程颂和黎仁诚带着画砚黎仁安进城招工。

冰糖作坊刚搬去新北村,试工就安排在这个院子。崔勇已经带人摆好了五十张桌案,图样也都挂好了。等试工的人来了,直接领了纸笔颜料就可以作画。

除了应征画工的,木工专业的报名也安排在今天。程颂把画工招聘都交托了给画砚黎仁安,他和黎仁诚只负责书院招生。

因为来了就要开始做纺车,第一批学生的年龄限制在了十三至二十岁之间。

“束脩是一年三两银子,食宿费一年二两,不在书院住宿可以减去五百文。”

束脩定价是参考了县学的收费标准,比县城普通私塾贵一些,但书院提供了做工的机会。

“无力承担束脩可以选择边读书边做工。书院就有木工坊,有经验的每月一两银子,没经验的每月六百文。报名之后去到学院再试工,是否有经验、能领多少工钱届时再定。”

“年纪太小暂时无法做工又交不起束脩的,需要签订用工协议。本人读书期间需要在书院做一些零工赚取工钱直到还清束脩为止,或是指定一名家人到书院作坊做工抵偿束脩,至于做什么工,等待书院安排即可。”

这些内容招生告示上都写明了,但许多人不识字,而且由家人代工这部分有些复杂,程颂和黎仁诚就不厌其烦地解释。

这一条是他俩商量之后加上的,就为了让更多低龄的孩子能早日进来读书。但又怕学成之后再做工偿还费用时间拉得太长易生变故,而且也可能会有人钻了这个漏洞把孩子送来只为蹭饭,以后又为了躲避补交费用偷着让孩子离开。这种情况真发生了亏损点银子是小,就怕到时候书院弄不清状况,以为孩子失踪了闹出乌龙。

而且不论是自己勤工俭学,还是家人过来做工抵偿,多少会给课堂里的学生带来一些压力,这压力对于读书来说未必是坏事。

能同时读书挣钱的机会从来没听过。要是换个人办这种书院,兴许不少人都会有顾虑,甚至担心会是人贩子设的局。但程颂的作坊在长宁早就闯出名气了,他自己还考上了秀才,可信度高得很。没人怀疑真假,只担心来晚了没了名额。

忙碌了一上午,除了几个年龄太小的,来报名的人程颂都收了,一共招了一百三十人,其中十三岁以上能直接参与纺车制作的超过了八十人。太小的几个孩子让他们留意明年的招生消息,无需担心,早晚都能读上书。

人数比预计得多,不过他那书院盖得足够大,容纳三五千人也无妨。大不了明年开春再多建些宿舍。

应征画工那里更是热闹,比报名书院的人还多,最新鲜的是还有不少女子来试工。

五十张桌子不够用,后来的只能等前面人画完再上。画砚和黎仁安又要打分又要应付咨询,忙得不亦乐乎。好在后来严昭带着沈衍王显一同来看热闹,帮着分担了一些。

“这书上的图确定都要手绘?”

沈衍问向程颂。挂着的样图中有一幅冬瓜图,虽然吃过冬瓜,但沈衍还真没留意过冬瓜花的样子。这图上有花有叶有果实,看着十分逼真。不过书里的图若是全部手绘下来,那这书该如何定价?颜料的价格可是不低。

“定是比寻常话本贵,不过最终的价钱还没想好,先把书做出来吧。”

程颂知道这样制书成本高,但知识的传播最重要的就是清晰准确。至于书做得越好,投资就越多,买得起的人就越少,反而会影响了传播,这中间的矛盾如何协调他还没想好,但也不急,等书做出来弄清了成本再议价不迟。

“少爷,这幅画得不错,但作画之人才七岁。”

画砚捧着一张画作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位老妇带着个瘦弱的女娃娃,个子小小的,说是七岁,看起来却比五岁的梁文高不了多少,发色还有几分微黄,应是营养不足所致。

“我看看,嗯,确实不错。”

程颂接过画看了看,身边的沈衍也点了点头,技法虽不成熟,但刚刚他也看过了其它评分通过的作品,有些还不如这幅。

“梁三妹,画完这幅画觉着辛苦吗?”

程颂向这娃娃问道,画上有她的名字,一看就是按排行随便取的。

“不辛苦。”

梁三妹攥着祖母的手,仰起小脸看着程颂,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有忐忑,也有期待。

“这孩子喜欢作画,听人说招画工不限年龄,非闹着要来。”

老妇人是孩子祖母,五十上下的年纪却因为过度操劳皱纹深布,和程颂说话时都微弓着身子。

程颂又问了几句,才知道她丈夫和儿子都没了,家里只剩自己和儿媳带着三个孩子,靠给人洗衣打零工度日。日子实在辛苦,否则也不会连七岁的娃娃都会想着出来做工。

“通过吧,告示上既然写了不拘男女,不限年龄,那就只论画作。”

程颂把画递回给画砚,同时说道。

绘图的工钱是按件计价,画得快画得好就多挣些。像梁三妹这样的小娃娃画得慢就少挣些,但也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梁三妹和祖母见程颂点了头,急着行礼道谢,被程颂手快地拦住了。这么大岁数的人向自己行礼,他可受不住。

……

画工不限人数,下午还得接着试。程颂正打算去隔壁绢花作坊取些饭菜过来,就见黎仁宁先一步进了院子,面上还挂着几分难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