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12章 技艺推广

第112章 技艺推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谭大郎心中高兴,去几个匠人把技艺传过去,那效率可比从长宁买筒车一台台运过去快多了,他赶忙抱拳向程颂施礼道谢。

理解谭家人的心急,回到长宁程颂就去了刘家和陈家,从技术熟练的木匠中选了四个愿意跑一趟肃州的。工钱程颂已经和谭大郎商量过了,是他们目前的三倍,食宿路费都由谭家负责,快得话入冬前能回长宁,慢得话就是明年这个时间和谭家商队一起回来。

四个人对程颂给他们找的这个差事十分感激,一年能挣三年的钱,还包了食宿,这样的好事平日可没处找去。而且就算他们自己找了,也未必敢走那么远,路上的风险就不可测,跟着谭家人就安全得多,家里也都放心。

人手找好了就不再耽误,谭大郎安排了两个手下带着写给家里的书信和四个木匠先去云州,找到和他们相熟的肃州商队搭伴回去,他们三兄妹还是决定等到买齐杏干酱料再回家。

这一趟安排程颂是纯粹帮忙,除了给四个木匠谈了报酬,自己一文钱不挣。谭大郎过意不去,想送程颂一份谢礼,但他身上只剩了银票,长宁的好东西还都是程颂作坊产的,银票程颂还不收。

“我做筒车本也不是图钱,大郎无需介怀。”

程颂确实没打算用筒车挣钱,如果不是莫名得了皇赏,又无法确定京城那边的打算,他都想办个免费制作筒车的培训班,如今的局面倒有些束手束脚了。

……

京城皇宫。

严昭兄弟离京的两个月,盛宣接到过几次儿子的来信,知道他们在长宁学有所获,如果不是出于安全和稳定朝局的考虑,也不会催着他俩回来。

确认了筒车的作用后,盛宣对长宁这个小小的秀才院和程颂也都产生了兴趣,不知这人还能做出什么新鲜物,没想到两个儿子这么快就把惊喜给他带回来了。

在筒车的推广上,盛宣父子和程颂的想法一致,都是尽快让更多地方能用上。

严昭回京前工部已经接了圣旨,正加快培养能够制造筒车的工匠,再让这些人把技术传授到各个州府,力争年底前各州都能把筒车造出来。

那份皇赏也能算是朝廷出钱买技术,但不是买断,反而程颂这里如果也能担负起传播的任务,朝廷只会更支持,只是下达圣旨时忘记让传旨的公公把这层意思带给程颂了。

后来单筠还为这事儿上了道请示的折子,盛宣看过之后不但鼓励程颂积极推广技术,还又送来了一千两赏银,其中五百两是奖励长宁县衙给各村赠送筒车,另外五百两是奖励程颂无偿推广筒车的制作技艺。

同样是先进的技艺,筒车的制作要大力推广,酿制高度酒的技术就要严格保密了。

尝过从长宁带回来的高度酒,盛宣下令取了几种宫中的御酒用天锅试制。

严昭记起程颂的提醒,让人只取果酒和粮食酒来。

用天锅提取粮食酒和果酒都可以,但提取药酒要慎重,最好是把提炼好的高度酒作为基酒,之后再加入药材浸泡,而不是把已经泡好的药酒放入天锅直接蒸馏。

其实蒸馏药酒有没有风险程颂并不确定,能查到的资料说法也不一,但大琞的药酒里都有什么成分、药性如何都未可知。

有些权贵还喜欢请道士炼制些奇怪的丹药放入酒中,万一经过蒸馏改变了药性,那后果就可大可小了,为避开这重风险,程颂特意嘱咐过严昭。

御酒的品质自然比程颂随意酿制的强得多,几种酒蒸馏之后味道俱是香醇浓厚。盛宣马上下旨大量酿制,赚大钱的机会来了!

酒这种东西,尤其是白酒,价格再高,吹嘘得再好,刨到根上也还是粮食和水,无非就是工艺区别。现在这最新鲜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被皇家掌握了,那还不得抓紧变现。

盛宣不是卸磨杀驴型的皇帝,没打算为保密技术灭了程颂,反而听取了两个儿子的建议,以合作的方式给程颂两分利。

大琞的两分就是现代的百分之二,看似不高,但架不住量大啊。

大琞的酒价因季节和地域多有不同,近些年官办酒坊最贵的酒一斤五十文,最便宜的五文。

高度酒是独家新品,肯定要先从富人身上赚钱。盛宣父子商议之后下令定价二两银子一斤。去掉成本,给程颂的分红大概是四十文。

这酒暂定只在京城的酒坊酿制,走运河销往各州府。备齐天锅后,每日出酒量不会低于万斤,则程颂每日能得的分红不会低于四百两。

窝在秀才院突击功课的程颂连打了几个喷嚏,却猜不到是财神爷又在念叨自己了。

院子外传来许正的喊声,程颂知道他们收花回来了,赶忙放下纸笔跑了出来。

“少爷,这是今日的玫瑰。”

许正提着一小篮红艳艳的玫瑰花进了秀才院。

这花是前些时几个农人挖来卖的。少爷见了特别喜欢,说别的花依旧只要花瓣,只有这种红玫瑰让他们每日收些带花枝的,半开的最好,价钱高些也无妨。

收来的红玫瑰都是直接送来秀才院,少爷自己收拾。不过听画队长说,这花修剪好后都送到了黎秀才房中,原来喜欢这花的是黎秀才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