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44章 招工(下)

第44章 招工(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十匹?买那么多布作甚啊少爷?”画砚问。

“给这些孩子每人做一身工作服,大人都先做条围裙。”

从下暴雨到今天,这些灾民里不少人连续十天没换过衣服了。制糖院子那边毕竟是做吃食,卫生方面还是要讲究一些,而且这里不少孩子的衣服都明显不合身,估计是继承家里哥哥姐姐的。程颂打算给他们都做身新的,穿着干活儿干净些,也能和身上这套脏的有个替换。

“那也用不了十匹吧?”

这话是主簿问的。程颂把灾民都录用了,他这一趟的差事也算办完了,刚准备离开就听程颂说让买布给这些人做衣裳,说是叫工作服,应该和差役制服意思差不多,名字起得挺新鲜。

“回大人,我那里原本还有不少帮工,做工的孩子也不少,打算一并给他们做了。”

其实程颂也不清楚给这些孩子一人做一身需要多少布,十匹就是大概估量的,苎麻布一匹才三百文,要是有剩就给制糖院那些大点儿的孩子也做一身。

主簿听完也理解了两位上峰大人的担心,这位程小郎君能不能赚钱不好说,确实是挺会花啊。

布铺离得不远,没一会儿伙计就推着车把十匹布送来了。这院子里桌椅都有现成的,程颂让灾民里会做衣服的女人负责量身裁剪,其他人缝制。人多干得快,二十多个孩子的衣服一天就能做完。

主簿看灾民们都忙活上了就放心了,告诉程颂若是作坊有什么事可随时去衙门找他商议。这一日差役确实没少帮忙,程颂在主簿离开前又表达了一番感谢才送人离开。

灾民的录用办完了,还有不少看到告示赶来的县城百姓,程颂算了算人数,估计顶天再招十几个人,再多不说院子挤不挤,管理也是问题,他只能对后来的人说抱歉。一些手艺好的就做了记录,通知她们关注秋日的招工消息,毕竟这些灾民就干三两月,等她们回去定会空出不少位置。

下午的面试中还遇到个熟人,曾经帮忙给画砚预考作保的陈卓也陪着家中两个妹妹来应聘。

女子会出来做工的人家肯定是穷困,程颂也没多问,登记了信息之后让她们去黎仁宁那里排队等试工,又找了张凳子让陈卓边坐边等。

干等也无趣,陈卓索性替了画砚的登记工作,他经常抄书,字迹工整写得也快,让程颂这边的效率也提高不少。

陈卓他们来得晚,程颂这边招工人手已经够了,后面登记的都是留个记录,秋日再招工会优先录用,不过陈卓毕竟给自己帮过忙,程颂还是作主把他两个妹妹都录用了,都是十四五的年龄,就算手艺不精也好教。陈卓自然明白程颂给自己开了特例,冲他抱拳道了感谢。

“你我同窗本应相帮,不必多礼。”

下午衙门派人赶着骡车送来了四百多斤山杏,说是昨日消息就散出去了,今天一早开始就陆续有百姓来卖杏。

负责收杏的是主簿亲挑的吏员,不但账记得清楚,还帮程颂把了把质量关,个头太小或过熟的都没要。程颂先是道谢,之后看了账本付了帐,又和这吏员商定了每日酉时前将杏送到学田。

“每日的杏子收多少,程学子要不要定个数?”吏员问。

“不必了,只要杏熟得合适,每日有多少收多少吧,会去摘山杏的都是些贫苦百姓,难得有个挣钱机会定是不辞辛苦,说不准要跑多远的路才能把杏背回来,若因超了数量拒收他们还得背回去再跑一趟。”

程颂不担心多了,这杏顶多再收个二三十天,就算收超了赔钱也有限。

“程学子心仁。”

忙完招工已近申时,灾民那边给孩子做的工作服也都裁剪好了,没缝完的可以带回养济院继续做,看进度明日这些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去做工。

程颂让黎家人搭着送山杏的骡车先回学田,剩下的布匹也一并运回去。

“剩下的这些布是给院里的孩子们也做身工作服吗?”黎仁宁和程颂确认。

“是,都做一身吧,佃农家里也都不富裕,这苎麻布轻薄,让孩子们都穿得凉快些。”

一群穿着一样的娃娃们一起干活儿,整整齐齐的应该挺有意思,程颂悄悄琢磨。

“那我回去就给孩子们量尺寸,尽快做出来。”黎仁宁说。

“不急,今日大姐与黎大娘辛苦了,回去让吴婶子她们找人做吧。”

“今日就坐着了,哪算得上辛苦,回去就做吧,明日让孩子们都能换上。”

黎母跟着说道,今天看着这些灾民她也想起了自己带着孩子流亡的日子,心中难免感慨,跟着坐了一天也没觉得太累。

“那就辛苦黎大娘和大姐了,回去需要帮忙就找吴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