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离县城西门近,城门脚下每日就有卖干柴的,大多十文钱一担,如果公子从那边买,担过来给三文跑腿钱就行。”
上次程颂去县城买货,也是十文一担干柴,给了卖柴的三文辛苦费,这小哥报的价钱挺实在。
“那劳烦王小哥这个月内每隔一日代买一担干柴送来,明日就送一担来,这里是十三文。”
“公子放心,明日一早就将干柴送来。”
送石磨还接了个生意,虽然就说是这个月内,王止也挺高兴。
现在还是农历二月,每日做饭烧火炕都用不少柴,之前都是黎仁诚自己上山砍柴捡拾。院子多了两个人,自己还得日日去县学,哪能让黎兄耗费恁多的时间去捡柴。
程颂原本打算再从佃农中雇人捡柴呢,这下也省去了麻烦。
晚饭的主食是孙大过来做的酥饼,没有荤菜,还有些猪油,程颂就让他做饼时揉了些油酥进去,自己上手炖了锅菘菜,加了大料调味也挺香。
听闻少爷找同窗订了猪肉,画砚又惦记起了红烧肉。
“不能总吃一样,明日把肉剁了,咱们吃冬瓜汆丸子。”
吴婶子给的冬瓜还在厨房放着,他们这小院没地窖,存不了几日。
“好!明日我把肉剁了等少爷回来汆丸子!”
画砚还没吃过少爷做的丸子呢!
“不用,你把肉和葱姜洗好就行,肉馅等我回来剁。”
这小胳膊小手还剁肉,伤着了少爷还得穿回家给你取创可贴。
晚饭后是黎仁诚的学习时间,程颂也回屋摆开了笔墨,自己这手字须得抓紧救。
画砚把程颂给自己买的小书桌搬过来,贴着少爷的桌子蹭点儿亮,开始研读黎秀才送的笔记。
听说是黎仁诚做的经义笔记,程颂也拿起一本,内容还没看,就被黎兄的字折服了!
科举盛行必然带动对书法的重视,一心仕途的学子都会苦练书法,以程颂当前的水平,就算他写出惊天的文章,也极可能败在他更惊天的这笔字上。
黎仁诚的字也是参照了科举主流的台阁体,可除去字形漂亮挺拔,工整流畅,程颂硬是在这最常见的字体中感受出了一丝纵恣。
十八岁的少年不但是院试案首,更是全家的顶梁柱,如此重压之下还能在笔墨间扬出些肆意,只冲这份自信坚毅的心志,他黎兄学子偶像的名头,担得瓷实!
收了原本的字帖,程颂让画砚也取了笔墨,就着一盏油灯,两本笔记,主仆二人一同临摹起来。
次日一早,刚吃罢早饭,王止就把干柴担来了。程颂看这柴比自己买得多不少,晒得也干,怕不止十文,就问了王止。
“公子满意就好,不瞒公子,这柴是我从家里担来的。”
“你家还卖干柴?”
“平日不卖,家中人口多用柴也多,无需送货时我兄弟几人就到城外山上多砍些备着,今日一早就从家中捆了些给公子送来了。”
只要柴好,程颂不介意他是买来还是从家背来,穷苦人家谁不想多挣几文钱。
收下干柴,又付了下次的柴钱,程颂就带着画砚去县学等五花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