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净山海 > 第39章 古今(二)

第39章 古今(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以上此种行为,江名贺曾笑她是“大包大揽的窃取行为!”虽然是玩笑话,但青山穹把着话也给“窃”了去。

后来每每遇到些从旁人口里听来的结论,她边把从贺娘口中听来的这话搬出来,告诫自己,自己还不曾证实认可和消化,不能随便传播给旁人。

当然了,青山穹自己那套“橡皮筋理论”,还是她思考和容纳的基础。

不过这三百年前王妃的故事,倒是让她想起了当年和妈妈一同去赋歌市,打车由打宾馆去到机场,准备搭乘人生第一趟飞机时,遇到的司机师傅的闲磕。

……突然好饿,像那天在赶去机场的出租车上时一样饿。

……

“为贵者,天家养之,为妇者,夫家养之。我等生而富贵妇家,不愁用度吃穿,行则承任生育管家,定则担负王府颜面,足不出户当享乐永世。”

“然我观之,平王侧妃姜氏,入王府时年十六,性喜鱼虫飞鸟,可述其中细微,尝整日观虫,以解其性。侧妃逄氏,先帝指于王,尤善述事,成书数篇,其书内容多磅礴坚韧,豪情壮志,王素来称赞。”

“辉庆宫恪贵妃王氏,擅算。王未开府居于宫院时,我尝与长女于辉庆宫王氏谈论。每见恪贵妃时,其必于院中蹙眉凝神,口中不停筹算。常三五笔墨成图,推演自乐。与子话之,我与女皆不通其妙,每皆昏昏欲睡尔。”

……

“中宫则无有所好。尊后未有所出,每日仅抄书祈福天地,食三餐而逛花林。此外,或坐凤台而受拜谒,期间知贵妃擅算,平王妃擅文……学之。”

……

……

也不知是为增强对立端皇帝的说服性,还是想举例论证“公主他丈夫参与造反和她关系不大”的论点,但又怕举了谁的例子容易被皇上厌恶,到时候皇帝一声令下赐死,李端明可就成了间接害人的原因。

她很大的篇幅,举了李氏认识的所有夫人的例子。

包括九岁就嫁到曾经连王爷都不是的立端皇帝家中的皇后何氏。

李氏说,皇后九岁嫁人,连最基本为人妇的礼仪贤德都没能记忆,这样一个小孩嫁人之后,变成什么样子都是夫家所养,脾气秉性成有七成到八成和你立端皇帝脱不了干系。

接触不到某些事物,形成不了某些爱好,和你立端帝以及你爹妈都脱不了干系。

这是许多现代人解读出来的。

可这发言无疑是引起李氏的丈夫平王被牵扯到叛乱中的一大证据——按照她的理论,她李端明嫁人的时候年龄也不大,脑子里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又有多少是自己领悟,有多少是平王所授。

所以现代人则就此产生了另一种说法。

李氏莽撞忤逆,为公主求情而连累自己的孩子丈夫被名义休养,实则一夜之间去官职禁足——那份稿件中说的是“五月”实则据正史记载足足五年。

也有人说,她就是因为女儿精神错乱,分不清眉眼高低,选择直接挑战皇权。

……

“故今叩请陛下宽恕安祈公主,和祈公主等死罪,尊公主回京,以仰承皇兄教诲留存于世……”

……

可最有趣的是,史书记载,安祈公主未等到赦免诏书病死关外,和祈公主白绫赐死,因丈夫刚病死回京居住的大公主福传公主多重打击绝食而死。

那份笃志的请求似乎真就只被精心包装代入了坟墓。两百多年后在内忧外患中被贼人偷盗近百年后又被归还到国内,第一次公之于众。

幸而中宫与恪贵妃未曾受牵连,恪贵妃之子更是登基为帝,年号川和。

她本人是末朝唯二的太皇太后之一。终年七十七岁。史称孝文皇后。

皇后于川和二年五月逝,史称孝和。

……

“怎么能说没起到作用呢?”

青兰杏被女儿推荐阅读过这本老年李氏的回忆中的这一段信件——回忆录中她似乎原封不动地誊写了一边那已经被塞进了她丈夫平王墓中的信——后,她做了设问道。

“她把恪贵妃的擅长留传了下来,把侧妃们的名字和生活流传千古。”

“正如李端明曾说的,世间千万人,不留名不是没有名,是总有人不在乎这些人的名。”

“……那照妈妈你的意思,当时老百姓不比那帮皇亲国戚更没意义?”

“哎?我可不是这么说的啊,你别害我。”写罢这句话递到女儿眼前后,青兰杏放下手的圆珠笔,对女儿轻轻一笑。

……

“无从择者,民与妇也。故古人有云,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昌】李端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