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今上可不是个喜欢听忠言逆耳的人。
先帝留下的老臣死的死,贬得贬,一番番清洗,如今的朝堂中枢里又有多少铁骨铮铮的忠良之辈?
当然,齐王被囚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现在齐王府鲜花着锦、风头正盛的呢!
不过,以上这些和阿狸本无关系,但偏偏又和阿狸来势汹汹的病息息相关。
是的,阿狸病了,病的很严重。
阿狸自小身体不错,几乎没有让郑氏费过心。然而,这一次,他显些一病不起。自从来到这个封建的王朝,阿狸自认为他已经见识了太多的黑暗,对这个世界的黑暗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但还是高估了他自己的承受能力。
阿狸的这场病还得从几天前去太原城外的庄子说起——
乱局已现,这两年的流民越发的多了,为了华国公府,更为了那些活不下去的流民,阿狸越发用心的经营起自己的庄子来。他知道,庄子经营的越好,他才能救更多的人。
阿狸明白阿娘和他约法三章的用意,有善心是好事儿,但华国公府又不是皇家,养活这么多人,是想谋反吗?一个小庄子,阿狸一个小孩子再怎么去折腾,庄子经营的再是成功,能养活的人也是有限的,小打小闹的,成不了气候。经营失败了,那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就当给阿狸做教训就是了,总归算是一种成长。
对此一旁的阿姊姝英嘲笑他:“真的吗?”她作摇头状:“我不信,小阿狸你忘了之前的香皂铺子了吗?还不如花百八十银子施粥来得有用,起码能救赎不少人。”
阿狸瞪她一眼,然后嘲讽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施粥不过名声好听,也不知这银子几分肥了佛陀,几分救了百姓。”
阿狸这么说也不是没有依据的,施粥这种邀买人心的活动,华国公府当然能做,但太过招人眼儿,此时富贵人家施粥更多的是捐功德。南朝皇帝笃欣佛教,佛教有福田,悲田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用来布施贫病孤老,这是大功德的事情。
并不是阿狸对佛教有偏见,而是阿狸对所有的慈善组织一视同仁的存在偏见,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慈善组织暴雷,□□一案更是让人耳熟能详。当年还上初中的阿狸还是很富有同情心的,最起码在老师号召大家为灾民捐款时毫不犹豫将自己积攒了许久的一百元捐了出去……结果没几天就爆出了□□一案,然后阿狸的心态直接崩了。他不觉得佛教不好,他只是信不过人心,佛陀一样,德高望众的高僧自然是有的,但膘肥体胖的和尚更是屡见不鲜。
但阿狸此话可谓是犯了佛教徒郑氏的忌讳;“阿狸!”它顿了顿,祷告道:“阿弥陀佛,小儿无状,佛祖莫要怪罪。”然后她对阿狸谆谆教诲:“不可对佛陀不敬——”
阿狸的母亲名观音,他的小名佛狸,明晃晃的显示了他们一家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自由,阿狸犯不着为了此事惹得阿娘不开心,于是他积极认错:“阿娘,我错了。”
这厢郑氏对着无宗教信仰的阿狸念念有词,另一边阿英在弟弟生无可恋的目光下开始和阿狸的跟屁虫的於菟和团子普及阿狸当年创业的一件件黑历史。
阿狸当然想制止阿姊的行为,奈何有心无力,只能一心两用,一边应付阿娘,一边盯着败坏他形象的阿姊那边,好在之后能挽回在两个弟弟面前无所不能的全能兄长形象。
于是,哪怕阿狸也知道以於菟和团子话都说不清楚的年龄,阿姊今天讲的故事,最多花费个两三天连个小不点儿就会忘了。但想起之前经营失败的铺子,在两个弟弟一脸哥哥竟然也会失败的不可置信的目光下,不妨他在阿娘似笑非笑的目光下对着一向崇拜他的弟弟的面夸下海口:“你们等着,我一定会好好经营好庄子,我一定会养活很多流民的。”
於菟/团子超级捧场:“大兄你一定会成功的——”
那么阿狸的庄子成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