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问山海[探案] > 第59章 芙蓉花谢

第59章 芙蓉花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另一边,秦凌羽从系统处得知了婆娑药的来头,亦皱起眉头。

从吴家灭门案起,她便知道萧明仪不是什么闲散王爷,手下的人物也不是善茬。可婆娑药是东瀛之物,如今沿海倭寇猖獗,海上商路受扰,商船都不敢往东去,这禁药是如何辗转传入临川的?

她飞快地将进城以来的见闻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郑家遭贼、画师逢难、米粮短缺…桩桩件件,看似并无关联,却又藕断丝连。再结合她母亲被诬谋反、吴家走水灭门、贪墨盐税这三件大事,一切矛盾都指向了淮南王府。

沧州盐税的巨额亏空,填的是哪里的亏空?朝廷下发的赈济粮,落入了谁的口袋里?那张失窃的海防图,又流落到何人手中?

答案呼之欲出。

两人心有灵犀,虽未曾宣之于口,但都看了彼此一眼。

秋娘盯着玉泠手里的盒子,如同见到毒药一般,挥手将其打落,“那小蹄子恩将仇报,你还处处为她着想!”

玉泠看盒子滚了出去,身形微颤,咬唇道:“红莲…她为何要害公子?她明明不认得公子,无冤无仇,怎么会…”

秦凌羽道:“红莲是小王爷的人,如果张公子惹上的麻烦与小王爷有关,我想她不会袖手旁观的。”

玉泠扶着秋娘,将将站稳,面色苍白。她明白她的意思,顺着思路说了下去:“所以,小王爷今夜来找奴,是为了公子的事。”

“你对张易的生意,究竟知道多少?”

沈鹤拾起婆娑药,妥当地盖好了盖子,收进袖中。那日官府派人进楼搜查,竟没有搜到这件紧要的东西,可见其并未上心。衙门里的猫腻,他见得多了,不用深究就知道是他们收了好处——恐怕还不止一方的好处。香膏仍在妓子房中,应当是萧明仪的人还未来得及将它取走。

从它与阿芙蓉作用的那一刻起,便成了罪证。

他收好了证据,秦凌羽听玉泠答:

“公子虽常到沉璧楼来,但不喜欢提生意上的事,奴知之甚少。奴只知道,他在城南做书画生意,铺子是临川顶顶有名的铺子,想来日常琐碎不少,已颇费心神了。他到奴这里来,只会与奴谈论字画。有时起了兴致,还会挥毫泼墨,听奴弹上一曲。”

众人目光再次被墙上的卷轴吸引过去。

秦凌羽注意到沈鹤从进屋起就尤其在意那几幅画。她小时学过一段时间,可惜仅学了皮毛,看画尚可,但鉴不出好坏。张易给玉泠的这些画上,都是寻常花鸟,艳极盛极。

她走上前去,得了妓子的肯定后,将画取下,一一摊开在长案上。墙上留下的痕迹表明,有些画已经挂了有些时日。这间屋子朝南,白天采光好,日日晒着,画背后墙皮的颜色与周遭的比起来更浅。唯独有一块四四方方的长轴背后墙皮颜色暗沉,应是最近才挂上去的。

秋娘指着一幅芙蓉图道:“真是奇了,这画摸起来,比旁的更厚实些呢。”

她习琴日久,后来为生计发愁,琴技尚且荒疏,就更不懂画了。她知道上面画的是花卉鱼虫,像挑缎子一样,两指捏起画布一角,细细地揉了揉。谁知这一揉,揉出了异样来。

她托着木轴,将画举了起来。这幅画属于长卷,秋娘身形不算高大,要想使其不拖地还有点困难。

楼外风过,吹散了云头,阳光倾泻。

秦凌羽站在画前,逆光而立,看那大团大团、娇艳欲滴的芙蓉花后,隐约还有别的颜色。芙蓉是粉色的,宣纸质地轻薄,光照之下,颜色应当趋于透明,为何更深了些?

案尾有一支尖锐的金簪,她忽地拿起簪子,朝画心刺去。

-

瞿青取了马,去了义庄。

临川不太平,死了好多流民,无人为他们殓骨,只得送到较为偏僻的义庄,一把火烧干净,省去滋生疫病的麻烦。

他到义庄时,那里的看守正带着人挖坑。尸体用草帘草草裹着,连绵起伏的一片。生死之前,他们曾是什么身份,是谁的妻子儿女已经不再重要。

因义庄也负责存放无名尸体,是故看守以为他是来认领亲人尸首的,将他带入里间,唏嘘一番后,好心掀开人脸上覆着的麻布,给他看过。

“这几人,都是这五日内送来的。人死如灯灭,管他生前是什么人,死了之后只能躺着,没名没姓的。小兄弟,你看好了,万一有你认识的人,把他领回去,好生葬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