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吹面不寒心上月 gb > 第35章 洗雪冤

第35章 洗雪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至于定国公主李琅月,一个曾经受苏贽舆案牵连,含冤被驱逐出京的苦主,先是卧薪尝胆为师伸冤,又即将背井离乡为国和亲,纵然有些许不孝的争议,也无人敢轻易诟病非议公主。

因为整个大昭上下,都有求于定国公主前去和亲。

百姓官员不想打战,帝后宗室不愿嫁女。

皇帝替公主翻案,公主为皇帝和亲。

放眼天下,都只是一桩明明白白的交易。

这已是最好的结局。

******

苏贽舆蒙冤案和科举舞弊案一同论处,拔出萝卜带出泥,三法司连同凤翔卫一起出动,该处死处死,该流放流放,该下狱下狱,一通清洗下来,大昭朝堂立刻空了一半。

但朝中每天事务繁多,总要有人办事的。

“如今朝中官职空缺大半,众爱卿可有人才举荐?”

被升任左相的李进甫出列,举荐在一系列颇有政绩和德行的地方大员。

李宣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头,对于李进甫举荐的官员不置可否。

如今裴党倒台,李进甫一家独大,对于李宣来说,他需要有新鲜的血液进入朝堂,需要一批既能够平衡朝中势力,又不至于引起朝中党争的官员进入权力的中枢。

并且,这些人要完完全全只效忠于他。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循着声音望去,又是定国公主李琅月。

“德昭请讲。”

“昔年先帝即位之初,将顾学士等变法一派流放,其中有不少人堪称奇才。如今想来,顾学士等人的变法之策虽过于激进,但其中亦不乏可取之处。”

“陛下不如把那些被贬在外,尚且存活于世的官员召回,以补朝中之缺,这些人必然对陛下感恩戴德,愿肝脑涂地以报效陛下之恩。”

李琅月话音刚落,朝中不少官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李琅月真是跟先帝杠上了。先是替苏贽舆翻案,如今又要替变法党翻案。

苏贽舆之于废太子李铭,正如顾学士之于元德帝,元德帝即位之初对顾学士等变法党堪称是恨之入骨。

顾学士的变法之策有一条,就是将北司兵力尽归南衙,将长期握在宦官手中的禁军交还给武将,这一条引得元德帝勃然大怒,直接将顾学士等变法党以谋反之罪论处。

如今的神策军权握在沈不寒的受众。这定国公主刚替沈不寒伸冤翻案,转身又将极力排斥宦官专权的变法党召回朝中,到底几个意思?

许多官员绞尽脑汁,都没想明白其中的关联,全都一头雾水地望向李进甫。

“臣同意公主的看法。”

李进甫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当年,元德帝本来是打算将变法党全部处死的,是时任宰相的李进甫之父拼命求情,先帝才放过了其中的部分官员,改为流放,子孙后代一概不得入朝为官。

这一流放,就将近三十年。即使那些人在贬所令名远播,也没等来朝廷的再度启用。

不少人应该都死在了贬所,能活下来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当年处死变法党,先帝确实草率了些。臣认为可以将尚且存活于世的变法官员及其子孙先行召回,朝廷先对其加以抚恤,再根据其政绩德行授以官职。”

左相李进甫都这么说了,朝中其他官员也没什么顾忌了,纷纷附和李进甫的看法。

“行,那就依公主和左相所言去办。”

李宣顿了顿,又道:“如今右相一职暂且空缺,左相怕是一个人忙不过来,便暂且先由沈不寒代任右相一职吧。”

李宣此言既出,满朝文武又开始面面相觑。

李进甫看了一眼李琅月和沈不寒,终究还是没忍住进言道:“陛下,虽然如今众人皆知沈大人当年冤案系误判。只是如今木已成舟,以沈大人的身份实在不合适担任右相。还请陛下三思,对沈大人另行补偿。”

相比李进甫先前在朝堂上对沈不寒的大加挞伐,李进甫现在这话说得堪称是十分含蓄,但态度依旧十分鲜明。

沈不寒如今已是宦官之身,根本不适合担任右相这等要职。

“的确不合适。”

李琅月突然出声道:“沈不寒当年既是蒙冤,那其宦官身份就并不成立。还请陛下销去沈不寒的宦籍,此后禁止其随意出入宫禁,一切规制均按照朝臣之礼。”

李宣听到李琅月的话,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好在有冕旒遮挡神情,才不至于在百官众臣面前失了态。

李宣朝堂下望去,李琅月满脸颜色言正词严,沈不寒极力掩饰尴尬和窘迫。

李宣本来还在纳闷,那天沈不寒连夜入宫,在紫宸殿前跪了一个晚上,这么多天过去,李琅月怎么还没来找他通气。

原来早就知道了,是在这里等着沈不寒呢。

这样也好,按照朝臣的规制,沈不寒作为外臣,不得再随意出入宫禁,也就不会大半夜地来找他麻烦,扰他清净。

“准奏,一切都按公主说的去办。”

李琅月望向沈不寒,眼中有些许得意,但转瞬间又带上了几分愠怒。

那眼神好像是在说:你完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