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学的班主任知道她要去市里,特意去给她弄来了一套初一的教材和习题册,让她这段时间趁机学起来,不要荒废。
“我跟你说啊,市里的读书节奏快,很多东西小学老师就打过基础了,课堂上就不会讲那么细,大家都懂。你之前是在咱们这儿上的学,我们没讲那些超出大纲的东西,等你去了学校就可能跟不上,这几天一定要花功夫预习,有什么不懂的给老师打电话问。”
小学的班主任苦口婆心,对菲林叮嘱了很多。
如果是寻常的尖子生,班主任还不会这么放在心上。因为自有家长在那操心安排。
可菲林家里的情况,在她去家访时就了解的很清楚了。
两个老人带孩子,就是再上心,难免有些和时代脱节,起码在教育上是不能给出什么帮助的。
这种时候她作为这孩子曾经的班主任,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要尽可能负责,多引导一些。
也许就是因为多叮嘱了这几句话,将来张宁就能有个好成绩考上大学,拥有更加顺遂的人生呢。
班主任说这些时,压根没想太多,只是抱着一个负责任的善心,她甚至不确定,这孩子能不能把话完全记住。
但对菲林来说,她全都记住了。
在她的人生中,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只要有关于她的一切,她都牢牢记在了心里。
可能人生不会永远只发生好的事情。
但如果她将那些好的瞬间记住,就能在以后得无数个瞬间,重新将那些好的拿出来,给自己灌注往前的勇气和动力。
预习很重要。
菲林开着小台灯,几乎是争分夺秒地将初一的教材看了起来。
她先看一遍,跟着做例题,有不会的如果稍微花点心思看不懂,她就先做个记号,迅速往下学其他的。
第一遍重在对所有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让大脑能有缓冲时间。
等到把教材过完,她就可以针对那些自学没弄懂的知识点,针对性地去问老师,提高效率。
菲林明白,班主任对她的好,也是建立在她和普通孩子不一样,她没有父母去教育,但又格外乖巧听话的基础上。
她不能去消耗这样的好。
所以尽可能减少对老师的麻烦,多用点心。
隔壁的房间,隐隐传来了外公外婆的鼾声。
菲林听着这样的声音,在如此静谧的夜里,久违地感到有些许安心。
她唰唰翻动书本,把刚才所有标注过记号的地方,挨个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
这样,经过几天的突击预习过,她大概知道整本数学教材讲什么,包含哪些大的知识点,哪些是她一下子没有弄懂,后面需要花点心思去掌握的,哪些又可以稍稍放一放,因为出现的频率不多,不至于变成那种占分值很多的大考点。
等到白天,菲林找了个空的时间,给班主任打了电话,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挑了一些重要的问。
班主任赞不绝口:“宁宁,你这自学能力可以呀,进度这么快,整个上册的内容你都预习好了?”
菲林:“大概看了一下,知道了有哪些部分。”
于是隔着电话,小学的班主任就这么耐心给菲林讲起题目。
当陆曼跟着母亲到了这房子时,一进门听见的就是从卧室里传来,属于女儿的声音。
“谢谢老师,这道题我会了。”
女儿的声音比小时候要稳重许多。
其实才十二岁的小孩,哪里能用得到这个词语呢。
但陆曼听着这样的声音,再对比起记忆中三岁女儿的模样,心中就不觉冒出来了这样的念头。
——她真是比儿子程程懂事多了。可惜没在她身边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