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没出息的公主一家 > 第1章 安隐

第1章 安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今大周的皇后,是邻国的小公主,名叫安隐。

今朝的皇帝幼时曾在秦国当国质子,如今周朝国力强盛,大有收复天下的趋势。结果新帝在攻破了秦的三座城池之后,答应了议和,并且要对方将小公主嫁过来。

民间传闻,大约是陛下幼年在秦国被羞辱过,这番举动是为了扬眉吐气。

还有人说,秦国的小公主貌美如花,生性善良,在陛下蒙难之时施以援手,陛下一见倾心,回国后对小公主日思夜想,所以才答应得如此干脆。这一版本倒是极受闺阁少女们的追捧,帝后大婚三月后说书先生还在不厌其烦地讲,甚至不同茶楼的版本还在持续更新。

也有人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若是陛下当真心悦小公主,又怎会对秦国刀兵相向?

说书人捋顺胡须,“自是因为,小公主并不钟情于陛下,她原本有青梅竹马,怎会愿意只身一人嫁到别国去呢。”

这样的故事人们爱听。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临行前,安隐从父皇母后充满泪花的双眼看出了他们的不舍和期待,她又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公主,不用说她也知道,自己此去,是肩负着维持两国和平,且为母国兴起争取时间的。

倒是大哥,到两国交界处时,坏笑着说安隐要好好努力,争取早日生下皇子。她酝酿已久的眼泪憋了回去,放下车帘催促送亲的人快走。

虽说是邻国,但中间隔着山脉,从秦国都城到另一个国家的都城还是花了小半个月。

一路颠簸,舟车劳顿,安隐只觉得自己的骨头都要散架了。先前的期待,紧张,畏惧,兴奋都消失殆尽,她只希望皇后的寝殿大些床软一些,还有,希望都城能吃到甜豆花。

大婚当晚,皇帝没有来掀盖头。陪嫁侍女问他去哪儿了,身边的嬷嬷支支吾吾不肯说,安隐也懒得继续等。自己掀开了盖头,在寝宫里搜寻了所有看起来能吃的东西,填饱肚子洗漱完毕上床睡觉。

这里的糕点虽然不如秦国的精致软糯,但也算可口,就是吃多了有点噎,她随手拿起一只银色小壶,闻着香甜,注入杯中是清浅的粉色,喝着凉凉的。

她酒量不佳,没想到昨晚的甜酒稍微有些烈,醒来时天光大亮,并没有人催她。

待嫁前本来是要被拘着学周礼的,可是她未来的夫君没有派礼官来,秦国对周礼也知之甚少,最后父王母后索性由着她去,就不学了。那段时间很是快活,直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嫁人的感觉,穿着皇后的礼服,才对现在的身份处境有了一点认知。

“我不用去敬茶的吗?”

“太后如今长居佛堂,不喜人打扰。”

“哦,好,你下去吧,让风荷伺候。”

“没有后妃觐见吗?”

“后宫妃子不多,日后自会来向娘娘请安。”

“奴婢听闻,陛下登基后,囚禁了自己的生母。”

这也不算宫中秘闻,只是畏于天威,鲜少有提起,不过当事人都知道,陛下年少时被送去秦国做质,是他的生母最先提议。

“太后偏爱幼子,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小儿子铺路。若不是小皇子年幼遭人毒害,只怕陛下也没那么快能回到大周。”这样说起来,他在秦国做质那几年,安隐说不定还见过,她怎么没什么印象?

“公主,依我看,陛下亲缘极浅,年少郁郁,只怕不好相处。”

“风荷,我不是公主了。”安隐没有太大的志向,她不聪明,但也知道,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别的办法,父王母后不会让她嫁过来的。既然如此,便要承担起一国公主的责任。何况做一国的皇后,也没有太委屈,至少衣食住行不会短缺,已经是足够舒适的条件。

调整好心态,她决定去见一见这个素未谋面的夫君。“你知道陛下昨夜在何处吗?”

风荷面露犹疑之色,“陛下,或许是在处理政务。”

“你撒谎很难取信于人,从小就这样。”安隐摇头叹气,“没事的,只要不是率兵攻打秦国,我都能接受。”

“陛下昨夜在安贵妃处。”

“宫中是没有太医吗,她身体不适,为何偏要陛下去陪,陛下也没有分寸。即便是宠妃,那也只是妾室,怎能在大婚当日委屈了我们公主!”风荷愤愤道。

安隐倒是不在乎皇帝跟他的宠妃如何,她在想,如果一直见不到自己的夫君,怎么才能探听消息呢?

大军在边境驻扎,现在还未曾撤下。

事实证明,她的担忧是对的,成亲小半月了,安隐还未曾见过皇帝一眼。

她不能坐以待毙,即便不刻意打探,也知道陛下常去贵妃处。多次带礼物去看望张贵妃,都被宫人拦下,且每次都是同一个理由,贵妃身体不好,不宜见人。

可是每日听到的消息都是陛下今日又赏了张贵妃什么,晚上都是歇在她宫里。不过安隐终究是皇后,称病快一个月,妃子终究还是要来中宫请安。

于是在嫁到异国的第二个月,她终于见到了传闻中被陛下千娇万宠的张贵妃。平心而论,她觉得张贵妃没有比自己更漂亮,难道是这里的人更偏爱婉约含蓄弱柳扶风的姿态?

“经常听宫女们议论,还以为贵妃妩媚娇弱,是狐狸变的。”

风荷小声怨道,“不然怎么勾得君王不早朝呢?”

“慎言。”安隐低声斥道。

只要稍微打听,就知道这位贵妃家世好,父亲是一国宰相,文臣第一人,三朝元老,陛下极为倚重,生出来的女儿也文文静静的,安隐再次遇到她时,是刚好跑去捡风筝,恰巧碰到她在荡秋千。

她看到自己,有些惊讶,然后笑眯眯请安问好,邀安隐一同赏花饮茶。安隐满心欢喜地去了。

她没有什么好朋友,所有对于他人的善意,总是格外珍惜的。她跟贵妃出乎意料很聊得来,安隐看的书虽然不及贵妃多,但因为父母放养,兄长溺爱,秦国有趣的地方好玩的事她都没有错过,贵妃自小体弱,处处都是拘束,进宫前鲜少出门,对安隐口述的心生向往,每次她来都很是捧场。

那是安隐来大周的第三个月,她仍然没有见到皇帝。但安隐过得很开心,这里的生活同秦国没有什么两样,所有人都顺着她,要什么有什么。只不过任她胡闹的地方,从整个秦国变成了大周皇宫而已。

元宵节的时候,安隐对着张贵妃软磨硬泡,缠了很久,都没有说服她一起偷溜出宫。

“好吧,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大周的灯节,据说很是热闹,夜半时分还有天子携万民一起放祈福明灯,非常好看!”

于是张贵妃就给她讲元宵节的故事。

很俗套的一个故事,前年元宵节,还是相府小姐的张贵妃带着侍女扮成男子去逛街,看中了一个花灯,可是摊主不卖,一定要让别人猜灯谜,她久想不出,周围都在嬉笑嘲弄,只好放弃,离开前,还留念地看了一眼。

“是你案上的那盏花灯吗?”安隐指着那盏旧花灯问。

张贵妃说是,是后来一个男子猜出了谜底,赠给她的。

“你现在都留着,是不是还想着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