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不想去问,也希望顾方琴别问,有些东西可以心照不宣,但不能宣之于口。
更何况,他自己也只是猜测,只是这种猜测没法跟顾方琴直说就是了。
于是,揣着一脸扭曲的牛马表情,他去问了。
答案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妹妹?”
顾方琴也很意外,她跟李长辉一样并不觉得这家人会在港岛长时停留,所以从对方口中得知下学年房主的女儿会回来港岛上中学时不是一般的惊讶。
自然也就理解了,对方为什么会突然提出资助沈年上港岛的私立贵族学校了。
放下心来的顾方琴很快给沈年打了电话,虽然她觉得这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她终究还是觉得最终的决定权属于沈年。
把前因后果都听完了的沈年沉默了一下,表情也变得奇怪,她有点怀疑,自己的命格里面是不是刻了太子女陪读这几个字。
但就像表姨说的那样,这是件好事。
沈年的目光落在了傅昕霖的旧课本上,她想起了当时表姨对着那辆车解释自己是她刚从大陆那边过来港岛的侄女,又想起上辈子很快被挂牌售卖的别墅,以及更后来的一些波澜,还有现在还在大陆出差,准备回港的表姨。
最后定格在那辆黑色宾利车的后座。
她感觉自己好像摸到了一点什么东西,又感觉遥远得很,比她真正十三岁第一次来到港岛,看到那幢被表姨照管着的,常年空置,但却永远保持着随时可入住状态的半山别墅时更遥远、更深刻、更绝望却又更诱人。
她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跳动的速率在慢慢地变快,血液的流速也在加快,鼓膜震动的声音在一点点变大,但她的声音却很平静。
她很平静又欢快地应下了,就像她上辈子应下了那个马来裔富商的条件,不,她要远比那个时候更欢快一些。
挂了电话之后,沈年先是摁着自己的心脏发了一会呆,这好像是她被刺之后的后遗症,然后继续看起了傅昕霖的旧课本,一直到大雨拍打在玻璃上发出啪啪地落豆一般的响动,才惊觉外边的天已经快要黑透了,仅在天边剩下一线绚丽得异常的霞光。
她回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已经四点了,但是傅昕霖还没有回来。
她拿起座机拨了傅昕霖的手机号,铃声响了许久,但是没被接通;第二次再打过去,已经提示手机关机了。
沈年看着自动挂断的电话皱眉,目光看向一旁的电脑,想起了傅昕霖他们学校新进流行的把校园生活的照片往MSN上PO的行为。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天才,第二个吃螃蟹的是人才,第三个四个甚至后面无数个吃螃蟹的人就变成庸才了,平庸就代表被均匀。
第一个利用照片跟公开的力量保护自己的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回馈,第二个的回馈力度会随着公众的减少而减少,等到第三个、第四个甚至第无数个的时候,公众资源已经被消耗殆尽,人们的感知变得麻木,视线逐渐追逐起另外的焦点,滥觞的照片甚至会变成施害者的“奖章”,他们会用它来宣告自己的“优越”“权利”。
沈年并不想傅昕霖成为那个第一个。但事实可能是,第一个对她们亮出警告的傅昕霖,是最好的第一个,也是最好的“奖章”。
手机被抢走的时候,傅昕霖回头看了一下,但完全没有任何别的联想,她只知道自己完全不认识这群人。
最开始发现自己好像被人跟着的时候,傅昕霖往后看了好几眼,但是对方看起来似乎只是刚好也要走这条路,并且还在跟同伴打闹。
她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暴风雨临近,街上的行人也开始变少,因为被拜托帮忙把活动室遗落的课本拿给另一个同学,耽搁了一阵,等到傅昕霖离开学校的时候,同学几乎都走光了。
台风天巴士大概率不准点,傅昕霖便打算坐地铁回家,学校离地铁站还有一段距离,需要走一个大斜坡,然后穿过街道的横巷。
傅昕霖时常觉得街上的巷道逼仄,店铺林立却莫名破败,但还是第一次从几乎每天都要走过的横巷里感觉到不安。
她回头看了一眼那几个陌生的女生,确认对方离自己还有一段距离,猛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