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五十八年前,杨柳十五岁,他正值少年,满腔报国热血,杀敌时候永远做冲在最前面的士兵,一路得到提拔。
在他三十岁时,他勇猛无比,击退朔族,被封为常胜将军,名扬天下。
战胜后,常胜将军杨柳谨遵圣令,如定海神针一般,一动不动地驻守边关。
一动不动并非夸张,而是他真的,物理上的一动不动。
在此一战后,杨柳被许多人称为战神。但是在得到他人的称赞时,他却从不开心的模样。
众人以为这是常胜将军表达谦虚的方式,并不多加怀疑。可是后来大家明白,是自己想错了。
四十三年前,杨柳率军将朔族打得落花流水,四十三年后,朔族又卷土重来,这一次,杨柳临阵逃脱了。
因为他的懦弱,城中群龙无首,乱成一团,人们无暇猜测杨柳为何要逃,毕竟他可是杨柳啊,是名震天下的常胜将军。
但事实如此,俞靖洲一直认为,杨柳只是胆小,贪生怕死。
年轻的时候,杨柳意气风发,跟随襄军冲锋杀敌,击退朔族人只在他的一念之中,他赢了。可是赢得侥幸,他害怕这种侥幸,这意味着杨柳将军没有这样的实力。
他害怕着朔族的到来,这几十年过得心惊胆战。他已经年纪很大了,朔族人这些年也一直比较安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心来,本以为再过两年他便能离开北边,安享晚年,可是这时候朔族人打进来了。
这时候的朔族,比之四十三年前,是更强大的。
无人得知,在这位将军抛城弃民是在想什么,总之他的逃跑无疑加剧了军队和百姓的恐慌,称为造成这一切悲剧的罪魁祸首之一。
朔族人在几天几夜里,又杀又抢,守城的军队一路后退。
尸体被丢进河里,杨柳河不再是绿的,而是被染成红色。
这里仿若地狱之城,人间炼狱。
昭德帝怒不可遏,痛心疾首,下旨缉拿杨柳,格杀勿论。可是最大的问题是,杨柳留下的这一堆烂摊子,派谁去收拾呢?
朝中低迷,甚至有人说,直接封城吧,前面的丢了也就丢了,后面的得好好守。反正城外死的死伤的伤,回天乏术了,神仙也难救,襄朝国土宽广,那些土地只当是施舍给朔族乞丐便罢。
可笑,悲哀,怜悯。
这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此人不是名将,甚至也不是武将。
他只是一个瘦弱的读书人,一个常被武将看不起的,文弱文人。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是,这个文人站出来,狠狠指责那些主张弃城的人,这与逃兵杨柳有何区别?!
他道,襄朝一寸土地也不能丢。他主动请缨,带领军队,前往北方救援,要将朔族人赶回老家。
没有人愿意相信他,昭德帝也不信,但是昭德帝还是给了这个文人军队,封他做神勇将军。
在所有人都不愿意去前线的时候,是他站出来了,未战便勇,所以昭德帝钦佩他的神勇之气,也感激他。
虽然此时心中已经绝望,权是死马当活马医。
可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书生远赴北边,不仅胜了,而且大败朔族,挫伤了朔族元气。
随着俞靖洲的描述,江云熙似乎真的见到了那个勇敢的文人。
但是她忍不住怀疑,一个从没有打过仗的人,真的可能打赢胜仗吗?
他靠什么去打仗?
凭他有勇气吗?
俞靖洲答,是的。苏明成虽然是文人,但是他有勇有谋,杀伐果断,已经具备了一个优秀将领应该有的美好品质。
这个文人不是别人,正是苏家祖上苏明成。
江云熙震惊了,竟是苏家。
她试探地问道:“是和皇后娘娘有关系的那个苏家?”
“是,也是从苏明成那一代开始,苏家开始代代戍边。”俞靖洲回答道。
江云熙听得入迷,催促道:“后面呢?苏将军到底是如何打赢这场仗的?”
“全在书中,江学士自己去看。早便说了,今日我是抛砖引玉。”
俞靖洲打定了主意不说,江云熙便只好作罢,心道若有闲暇,她自己去看。
这个故事说得怪,总不能俞靖洲大老远跑到她这里,不为别的,只为说个故事吧。
果然,俞靖洲的故事讲完了,问她:“你呢,你是想做杨柳还是苏明成?”
原来大老远是来点她的。
杨柳曾是常胜将军,但后来做了逃兵,苏明成曾是文弱文人,但后来却成了赫赫有名的神勇将军。
她明白了。
江云熙给俞靖洲亲手倒上一杯茶,心里是感激他的。
许多事情,逃避很可耻,亦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