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觊觎 > 第4章 第 4 章

第4章 第 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她的心脏跳得火热,深深呼吸,像是下了某种决心,总之最后的结果必然不会如了泰和帝的意。

今后的路,只怕是会更加艰险。

江云熙明白,这时许多大臣还没回过味儿来,到时想杀她的人只会更多。

不急,不急,该还的命债跑不掉。江云熙袖中的拳头握紧,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她虽害怕,但也很勇敢。

她倒是想从俞靖洲身上查起,但前几日俞靖洲收拾行李,竟是南下游历去了!

这位首辅大人上班竟是这么任性随意的吗?!但她直觉俞靖洲这种城府颇深的人,平日在京都四处游逛也就罢了,心血来潮往南边跑,这让江云熙很难不多想,但究其意图毫无头绪。

从京都南下分别是夏州、守望两地,夏州是京都腹下之地,京都富裕,夏州作为小老弟自然也跟着吃香喝辣,守望的情况则比较不乐观,因为守望临海。

临海,所以有海寇,而且海寇数量还不少。

这些海寇平日便蜗居在岛上,平日只有三项基本活动,第一,无事在岛上吹海风晒太阳,第二打劫路过的商船,第三便是上岸打劫守望。

没办法,因为守望地理位置实在比较不幸,反正海寇没吃的就上门抢,第二条因为襄朝经济发达,如今少有商人出海做生意,于是路过的商船也少了,一群能吃能喝的海寇总不能光趴在海岛喝海水,于是便日常骚.扰守望老邻居。

为着这个原因,襄朝朝廷每年都得耗费大量钱财物资打海寇。

这的确反常,因为按理说襄朝国富兵强,各种经济贸易发达,应当没有老百姓想不开去海上打劫才对,莫非是脑袋有泡不成?

事实上老百姓脑袋一切正藏,没有长泡也没有被门夹,沦为海寇实在是被生计所迫。

所谓的海寇说到底是打劫的,只是阵地从陆地转移到了海上,且不说打劫这种缺德事在和平年代属于高风险活动,打劫阵地在海上更是风险翻了几倍,要是吃喝不愁,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去讨生活呢。

这个问题江云熙很有感想,因为她是江州人。江州,位于襄朝最远的地方,一个特别穷的地方,弹丸之地,穷山恶水。

当地百姓最高等的谋生之法是如江云熙这样闷头考试,吃朝廷饭的,但圣贤书并非人人都能读,不能读的便向西往繁华地界去讨生活,剩下的老实人便在家里挖山锄地,还有的百姓没山没地,原本是可以去地主家干活,但是襄朝经济发展不平衡,物价水涨船高,层层剥削之下,许多老百姓穷得裤子都得全家轮着穿。

没文化,没地,那不如去外面搏一搏,兴许能逆天改命。这大概是许多人的想法,于是这些人便成了守望海寇的主要“人才来源”。

江云熙手捧书卷,知识却全不进脑袋。

她疑惑得很,俞靖洲到底是南下做什么的?

夏州繁华,被成为“小京都”,守望那是没什么看头。想多了江云熙都忍不住怀疑,该不会俞靖洲可能根本便是有些不着调的人,真的是去游历了也未可知。

泰和帝对俞靖洲倒是真没脾气,俞靖洲口头知会一声,说走便走,皇帝竟还嘱咐他,少贪玩,早些回朝,甘大人也不容易,年纪不轻了,朝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得他操心。

江云熙叹为观止,心道俞靖洲这首辅当得真是自在。

可算理解那些朝臣的感受了,这样一个人,哪怕看他再不顺眼也不敢轻易惹他。

俞靖洲不在,那......江云熙眼睛一亮,俞靖洲不在,这可不是难得的好机会么,她正好去查一查他,这样一个人,查一查他的关系网,总应该能看出来一些什么。

若是俞靖洲在朝中,她可能还不好下手。

当时的吕坤不就是俞靖洲一手提拔上来的吗?

江云熙一喜,丢下书,换身衣服便赶着要去吏部。

“嗳,大人,用膳时间到了,您去哪儿?”婢女暖栀进来送膳,不解地瞧着江云熙道。

她放下膳食,目光落在江云熙随手丢下的书籍上,疑惑道:“大人您近来在练习新的书法吗?好生......好生别致的字......”

江云熙心一紧,心道坏事了。连忙走过去将书收起放好,屏着气,神情冷道:“今后不得我允许,不可擅自进来书房,打扫也不必人来。”

【1】离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朝代】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