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着这两天,古寺宛如一座被唤醒的艺术殿堂,处处洋溢着忙碌而热烈的气息。周漾身着那套简约却干练的工装,身姿笔挺,恰似一只灵动且不知疲倦的燕子,轻盈地引领着团队成员穿梭于古寺的每一寸土地。她的身影时而在古寺的角落蹲下,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地面砖石的缝隙,仿佛在与岁月低语,感受着历史的厚重沉淀;时而又敏捷地站在梯子上,仰头凝视梁柱的榫卯结构,那专注而坚定的眼神,宛如在解读一部古老而神秘的法典。在她眼中,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古寺的灵魂,是不容亵渎的珍宝,她誓要确保修复方案的每一个步骤都能精准无误地落地,让这座古寺重焕昔日光彩。
修复工作的艰难程度远超想象,困难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无情地袭来。当修复壁画的关键时刻,颜料的调配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山。团队成员们围在壁画前,望着那斑驳陆离的画面,个个愁眉不展,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仿佛能拧出水来。周漾静静地站在壁画前,眉头紧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画面,仿佛要从那褪色的颜料中探寻出千年前画师的笔触与心境。她深吸一口气,转身拉着黎里,大步迈向临时搭建的工作室。
工作室里,各种颜料瓶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桌子,宛如一片色彩的海洋。周漾和黎里坐在桌前,面前摆着调色盘和画笔,她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每一次尝试,她们都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按比例混合,在调色盘中轻轻搅拌。搅拌的动作看似轻柔,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那是对艺术的敬畏与对修复工作的担当。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颜料在调色盘中呈现出各种差强人意的色泽,但她们没有丝毫气馁,每一次失败都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激发着她们内心更强烈的斗志。终于,在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后,那一抹恰到好处的色彩在调色盘中缓缓诞生,那色彩鲜活而生动,仿佛带着古寺千年的记忆与神韵。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周漾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多日来的阴霾。
陈浅一直默默地站在一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的心中满是震撼,曾经他只知晓周漾在建筑学领域才华横溢,却从未想过她在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上同样如此游刃有余。她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解决问题时的智慧与果敢,在修复过程中的专注与执着,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眼前,一种独特的魅力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并且以惊人的速度生长蔓延。
周漾回北城的前一天天,陈浅怀揣着紧张与期待,神色有些不自然地走到黎里面前。他微微低下头,犹豫了好一会儿,才鼓起勇气说道:“黎姐,我有个特别好的朋友约我,我想请一天假。”黎里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不过很快便笑着点头爽快地答应了:“行啊,你去吧,工作这边你放心。”一旁的吴谐瞪大了眼睛,满脸写着惊讶,他忍不住大声说道:“陈浅,你平时可是咱们团队里最积极的,生病都不肯请半天假休息,今天居然为了见朋友请一天假,这朋友对你来说肯定超级重要吧!”陈浅尴尬地笑了笑,挠了挠头,没有多做解释,可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跳个不停,他的脑海中全是周漾的身影。
事实上,陈浅是偷偷来送周漾到回北城的机场,他却说是来接一个朋友,顺路送她来。一路上,他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握着方向盘,心跳快得几乎要蹦出嗓子眼,可表面上却还要故作镇定,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平静如常。到了机场,两人并肩走进候机大厅,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倾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候机大厅里人来人往,喧嚣热闹,可他们周围的气氛却有些微妙,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丝别样的情愫。
两人找了个空位坐下,周漾随意地聊起自己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经验,她的眼神中透着回忆的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岁月:“之前南大建筑学院和北城大学建筑学院一起做过一个古建筑修复项目,那时候我对古建筑修复还不太熟悉呢。”她轻轻叹了口气,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微笑,“我就自己偷偷去图书馆查资料,一本本古籍翻得我眼睛都花了,还去找大学时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的张岳池教授请教。张教授人特别好,特别耐心地给我解答问题,还让我去旁听他的课程。”
陈浅听得入神,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周漾,生怕错过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突然,周漾的话让他猛地一怔,仿佛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当时我去旁听了一学期南大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课程。”陈浅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高考结束后,那时的他满心憧憬着进入南大计算机专业,可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他被调剂到了建筑系。刚入学时,他内心充满了抵触与不满,课堂上经常无精打采,总是坐在教室后排埋头苦睡,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无助。
但后来,一件看似偶然的小事悄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有一天,他在教室里捡到一本《考工记》,当时他以为是室友落下的,便顺手带回了宿舍。那本书封面古朴,纸张泛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起初,他并未在意,可在百无聊赖之时翻开了它,没想到竟被书中关于古代营造法的内容深深吸引。从那以后,他渐渐对建筑系的课程产生了兴趣,而张岳池教授也正是他的授课老师,在张教授的悉心教导下,他的专业能力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张教授的得意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