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阳光明媚的早晨,高铁穿过晨雾时,陈浅正用指腹摩挲着平板边缘。座椅背夹层里插着《沪城石库门建筑谱系考》,书页间夹着周漾手写的批注——"注意砖缝勾灰比例"几个字被晨光染成琥珀色。
第一次参加商业项目的陈浅难以掩饰兴奋的心情,明朗的表情在车窗外掠过的风景中愈发明显。
一个半小时的旅程,令人期待的合作正在渐渐靠近。抵达沪城后,他们迅速搭乘地铁,便捷的交通使得他们很快就来到了书咖的选址地点。
一处石库门派系的旧宅,曾经是一家姓沈的商人家的宅邸,经历民国的风云变幻,早已经家族没落,人去楼空,变成了国有的邮局。至此,也变成了私人住宅也有百年的历史。
陈浅大学期间参加历史遗产修复竞赛有很丰富的经验,才恍然大悟周漾为何这次带的那么多建筑学专业的实习生中选择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他,不禁感叹周漾的知人胜任,英明哪!
在约定的地点,甲方主理人徐方方以及她的助理林玥已经在早早等候。
那位是徐总。"周漾突然出声。陈浅抬头望去,梧桐掩映的弄堂口书咖屋子里,穿竹青色新中式套装的女人正在查看测绘图纸,腕间翡翠镯子随翻页动作在宣纸色袖口时隐时现。初次见面,双方互相致以简短而热情的问候。
“你好徐总,久等了。”
“欢迎你们来到沪城!”
徐方方是一位充满智慧与创意的人,她对书咖的构思与未来的发展规划充满了激情,而林玥则是一位认真细致的助理,总是在一旁默默支持着她的工作。
经过简单的寒暄后,周漾和陈浅与徐方方及林玥开始了有关合作流程的初步探讨。
徐方方坐下时,陈浅看清她面前泛黄的《沈氏家宅营造则例》。"我们找到原屋主后人捐赠的建造日志。"她将古籍推向周漾,纸页间滑落半张泛银的蓝晒图纸——正是宅邸初建时的烫样图。
林玥适时递上激光测距仪:"三层砖木结构,现存17处空斗墙风化,二楼回马廊木构有白蚁蛀蚀痕迹。"她平板上的3D扫描模型正旋转展示着八角藻井的破损情况,陈浅注意到斗拱间残留的鎏金漆片,与他在蜀州修复过的清代戏楼如出一辙。
他们的讨论并不复杂,但却充满了希望与憧憬。书咖的选址是建立在共享知识与文化的理念上,四人围绕着这个主题,讨论了很多实际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未来实现这一愿景。
一切准备就绪,四人开始了细致的考察工作。周漾和徐方方深入探讨设计方案,陈浅和林玥一边拍照记录,一边测量数据,分析这个老式宅院的各个细节。这个选址的建筑历经岁月,承载了一段独特的历史。
三层楼的设计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宽敞,而总占地面积达到500平米的规模为他们的书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周漾的牛津鞋踩过龟裂的水磨石地坪,在正厅立柱前停住。她忽然用钢笔尾端轻叩墙面,空腔回响惊起梁上灰雀。
"这里。"她转头时,陈浅已经掀开红外热成像仪,"承重墙内部有30公分宽空腔,可能藏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