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后,柏林市政厅
首演当晚,刘姿站在化妆室的全身镜前调整礼服。黑色长裙的肩部设计如同展开的翅膀,衬得她脖颈修长。这身打扮是文靖选的,他说黑色能让观众更专注听她的音乐。
"紧张吗?"陈教授走进来,手里拿着两杯香槟。她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特聘教授,经常往返中德两地。
刘姿接过香槟,气泡在杯中升腾如微型的庆典。"比独奏会好多了。这次..."她顿了顿,"有他在台上。"
陈教授意味深长地微笑:"所以终于学会信任了?"
"学会接受不完美。"刘姿抿了口酒,"我们的音乐,我们的关系...都不需要完美,只要真实。"
走廊传来欢呼声,文靖探头进来,他的演出服是深蓝色西装,衬衣领口敞开,显得随性又优雅。"市长来了,还有德意志唱片的团队。"他眼睛亮得像孩子,"莱因哈特说如果今晚成功,想签约我们出全集!"
刘姿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香槟杯差点脱手。文靖立刻察觉到,上前握住她的手腕:"嘿,深呼吸。就像冰川上那样,记得吗?"
他的手掌温暖干燥,脉搏在她指尖下稳定地跳动。刘姿慢慢找回了平衡,那些嘈杂的期待和压力如潮水般退去。
"准备好了?"文靖轻声问。
刘姿点点头,拿起小提琴盒——今晚她将同时担任钢琴演奏和小提琴独奏部分。走向舞台的通道像一条时光隧道,两侧挂满柏林历史照片。在尽头的光亮处,她看到乐团已经就位,观众席坐满了政要和文化名流。
掌声中,他们一起走上舞台。文靖坐在电子音效控制台前,向刘姿投去询问的一瞥。她微微点头,手指落在钢琴键上。
《柏林回声》的第一个音符如晨曦般照亮大厅。随着音乐展开,听众仿佛被带入一场穿越时空的城市漫游:第二乐章里,文靖处理的战后废墟录音与弦乐交织,形成震撼的对话;第三乐章则活泼跳跃,刘姿的小提琴独奏如同柏林墙上的一幅涂鸦,自由不羁。
当终章的和声渐渐平息,市政厅内鸦雀无声。刘姿屏住呼吸,手心汗湿——这是成功还是灾难?
突然,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市长第一个站起来,接着是全体观众。文靖在控制台后对她做夸张的"我早说过"的口型,刘姿忍不住笑出声,眼泪却模糊了视线。
谢幕后,庆祝派对在市政厅穹顶大厅举行。莱因哈特正式提出签约意向,玛尔塔则计划将他们纳入下届欧洲文化之都项目。刘姿被记者和乐评人包围,应接不暇地回答关于创作理念的问题。
"最关键的灵感来源?"她对《南德意志报》的记者说,"是柏林这座城市本身——它的伤痕与活力,它的过去与未来。还有..."她的目光越过人群,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
文靖正在角落里和一群电子乐手热聊,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什么。似乎感应到她的视线,他转头看过来,隔着喧嚣的人群对她举起香槟杯,口型清晰地说:"我爱你。"
刘姿回以微笑,手指无意识地抚上胸前的五线谱胸针。音乐与爱情,原来真的可以如复调般并行不悖——各自独立,又和谐共鸣。
派对接近尾声时,文靖神秘地拉她到阳台上。柏林的夜空繁星点点,远处勃兰登堡门的轮廓被灯光勾勒得金碧辉煌。
"给你看个东西。"他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折叠的纸。
刘姿展开一看,是一份乐谱手稿,标题是《双城变奏曲》——为钢琴与小提琴而作。"这是..."
"下一个项目。"文靖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温柔,"我想写一组关于距离与重逢的曲子。上海与柏林,东方与西方,你与我..."
刘姿踮起脚尖吻他,身后市政厅的灯光将他们的影子投在柏林夜空下,如同五线谱上两个紧紧相依的音符。
柏林的清晨总是来得缓慢。六点半,天边才泛起一层淡青色,刘姿已经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