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 第16章 从头再来

第16章 从头再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之后几人又交换起信息,沈龄虽说捡了条命回来,但家里的店铺和宅子、田产等一应财物,却仍是判了赔给亡者亲眷,不曾返还。

眼见阿爹阿娘打拼了大半辈子的偌大家业,就这么在自己手上没了,沈龄的情绪不免低落下来。

尹遥倒是看得开,她环顾了下四周,见没外人在附近,便低声劝道:“此番破财免灾,倒也不是件坏事。裴长史死了儿子,但既然有公主出面斡旋,他便不好再杀了舅舅撒气。咱们赔些钱财,让他心里好过些,这事儿也就算揭过去了,不然以后难免还要来找咱们家麻烦,那岂不是没完没了的官司?”

沈龄叹了口气,三娘说的也有道理。俗话说民不与官斗,此番保住性命已属不易,钱财什么的……

他不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只笑道:“三娘说的对,钱财都是……”

与此同时,尹遥跟他异口同声:“钱财都是身外物,咱们再赚就是!”

舅甥俩相互对视,尹遥噗嗤一笑:“阿翁当年就是从挑货郎起家的,如今咱们做子孙的有样学样,有什么大不了的?”

沈龄欣慰地看着自己这外甥女,伸出大拇指夸赞道:“不愧是我们沈家的娃儿,有志气!”

尹遥无所谓地耸了耸肩,那是自然,怕什么,不过从头再来罢了!

几人聊了一会儿,被狱卒催促着,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回去的马车上,康陶在车厢外迟疑半晌,还是开了口:“婶子,三娘,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儿。”

陆娘子出来之后又有点儿绷不住了,在默默地抹泪,闻言泪眼婆娑道:“怎么了?”

康陶深吸一口气,似是下定了决心:“东家这次流放,我打算陪他一起上路。”

沈龄此次被判的是“流放岭南六年,并居役两年”,这也就意味着,他要在岭南道流放六年,并且其中前两年需要服劳役。

在发遣之前,还要决杖一顿,发遣后又必须日行五十里,只能步行不得乘车,对身体是极大的消耗,每年死在路上的流放犯不知有多少。

即便是活着到了岭南,役所条件也是极为艰苦,更何况那里又瘴气弥漫、潮湿难耐,中原人去了水土不服,患病的比比皆是,对沈龄这样一个中年人来说,真可谓是生死未卜,根本不知道能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

康陶就是想到这一层,才想要陪着沈龄前去,不仅路上能照应些,到了流放地也能帮沈龄做做工,减轻些他的负担。

不过让他犹豫了许久的,倒不是流放路上的艰辛,而是洛阳城里的女眷们。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连个男丁都没有,可要怎么生活下去呢?

“康大哥别担心,”看出了康陶的纠结,尹遥安慰道,“家里还有我呢,我方才可是刚跟舅舅夸下海口,说自己能学着阿翁重新起家呢!你尽管放心去,我一定能把家里操持好。

她又轻轻撞了下陆娘子的肩膀,笑道:“再说了,这不还有舅母帮忙吗?”

“哎,哎,三娘说得没错,”陆娘子抹了把泪,难得露出了一份坚定,“我也一定好好振作,会照顾好家里的,康陶别担心。就是这千里迢迢的,可要辛苦你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敲定了,尹遥自去帮康陶和沈龄整理行囊不提。转眼又过了两日,便到了沈龄发遣的日子。

全家人都前往长夏门外相送,康陶也背了个小包裹,准备好了一同前往。

流刑前与亲人话别,算是朝廷对百姓的一个恩典,因此衙役并不为难,只留沈家一家人在凉亭中话别,自去一旁歇息。

沈龄身上带着重枷,背后还有仗刑的痕迹,面色有些憔悴,但仍是撑着笑容:“阿娘,千万要保重身子,等儿子回来再好好尽孝。”

沈老太太上下打量他,自己这儿子入狱不过短短几天,就瘦了一大圈儿,叹道:“我早就说让你小心些,不要什么人都往家里领,这回你可后悔不曾?”

在狱中时沈龄也反复问过自己,终于还是摇了摇头:“儿子左思右想,都觉得不曾后悔。只是连累了阿娘和家人,还丢了阿爹留下的家产,儿子却实在是愧疚……”

沈老太太瞧着这早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又瞧了瞧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康陶和三娘,轻叹一声:“罢了,福祸向来相依相存,你心里有数就好。”

这会儿康陶正把尹遥拉到一边,低声嘱咐:“三娘,我跟东家走后,你一定万事小心。我已跟许二郎说好了,多多照应咱们家,你若有事便去寻他,知道吗?”

尹遥见他说得认真,也正色点了点头:“康大哥,放心吧,你跟舅父也要多加保重,一路平安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