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一直以为还有下半句“这银钱也赏你,当是赔你帕子”之类的话,等来等去,错过应答的时机。
月色下看,那位疾步如飞的将军背后,就站着位呆若木鸡的丫鬟......
她愣过好一会,想着这位爷可不能迷路,耽搁回去的时间,她怕是要掉脑袋,这才忙不迭的跟上去,嘴里嚷嚷:“将军大人慢些走!”
红芍毫不留情面地吐槽:“呵呵,这可真像汪将军会做的事。”
汪钧凌怀里揣着那四壶酒,刚想着进殿,蓦地又停下来。
他还是留着心眼,怕待会皇帝找借口,把酒带离他视线做手脚,于是他询问身后气喘吁吁的丫鬟,打听温酒的小厮现在何处。
汪钧凌亲自将酒送过去,盯着小厮把酒温好,这才抱着酒,回到殿内。
皇帝不痛不痒地谴责了他一句:“爱卿这一去,去好久啊。”
酒是由汪钧凌随手抓起其中两壶,放在宫人的托盘上,让宫人递给皇上和皇后的,不存在说,皇帝和皇后自己挑选无毒的酒,把有毒的留给汪钧凌。
皇帝和皇后揭开酒壶的封口,倒入各自杯中后。
宫人掏出银针,想要上前验毒。
皇帝应是方才自己仔细检查过壶口的密封,是多年未被动过的,他不动声色,轻微地摆摆头。
惯会察言观色的官人立刻停下脚步,退回去同时,把银针默默放回袖子内藏好。
皇帝举着玉杯,借着要碰杯做由头,让倒好酒的汪钧凌上到跟前来。
三人隔着一张宴会的樟木桌子,酒杯碰到一起,按道理是要说些场面话,再共饮此杯的。
皇帝先开的口:“我与爱卿现下已是一家人,这杯酒下去,过往种种一笔勾销,以后为盼你和柔惠和和美美,长长久久。”
汪钧凌听到皇帝就此揭过的承诺,很是感动,斜飞的眉眼里饱含热泪,他忙不迭开口回应道:“皇恩浩荡,谢主隆恩!”
皇后笑着打趣:“哎——以后可要跟着惠儿改口,叫父皇。”
三人有说有笑,把自己杯中的女儿红饮尽。
大殿是在一声清脆的酒杯碎裂声里,安静下来的。
众人抬头望向声音来处,就看到汪钧凌嘴角留下深黑色的鲜血,失去力气,从高处的台阶滚落。
变故兀然发生。
大家都有点大脑空白,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汪钧凌的副将们,他们因为身份的原因,位置被安排在靠近殿门口边缘的地方,并不知道发生什么。
反应过来时,汪钧凌已经七窍流血地滚到鲜红的地毯上。
这些忠心耿耿的副将,顾不上什么殿前礼仪,悲声大喊——将军!就翻过桌子冲到汪钧凌面前。
皇帝和皇后身后的侍卫,此时迅速做出反应,这么多人冲到靠近帝皇身边的位置,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他们纷纷抽出兵器,将皇帝和皇后护在身后。
皇后听见这刀剑出窍的声音,才从惊惧中回过神来,酒杯从她颤抖的手里滚落,上好玉石碎裂的声音里,伴随着她的颤音:“快!传太医!”
此时,凡人看不见的连星,从房梁上闪身到汪钧凌跟前。
其实不用太医来看,也不用上神来看,在座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这位新婚的大将军,定是服用过什么见血封喉的剧毒之物。
一瞬便七窍流血,滚落到地上时,已然失去生机。
连星这会喝过不少酒,醉了个半梦半醒,突然发生此事,只觉血液倒灌直冲脑门,反应比平常是要慢些的。
皇帝和皇后正躲在侍卫的身后,抱作一团,互相确认对方有没有事。
探过将军鼻息,发现将军已去的副将们,抬头看到这幅形容,下意识认定活的的人,便是害死将军的人,顿时勃然大怒。
极为幸福的人,突然遭逢变故肯定是不理智的。
这些人久经沙场,都是踏过兄弟尸山血海活下来的人,他们比谁都更懂得,珍惜自己战友的性命。
眼看将军要卸甲归田,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忽然被皇帝老子谋害了性命,他们很是悲愤,借着三分酒意给的勇气,蓦地就起了谋反的心思。
大殿此时已经是剑拔弩张,乱作一团。
大臣们生怕出事,把自己小命也搭进去,都龟缩在一旁。
不知道谁喊了一句“为将军报仇”,将士们赤手空拳冲到台阶之上,劈手夺下近处侍卫的刀,要冲开防守,砍下那掌权之人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