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山晴去南京参加科技学术讲座的同时,带上了萧秋一同前去。
四月中旬的天气,于南京而言正是湿热的天气。许山晴第一次重回母校南京大学,并开展一番演讲座——内容是基于萧秋的稿子略加修改的。
在人头攒动的会堂,许山晴挽着萧秋的胳膊,推门而入,在众人的注视下,她们每一步都一致,每一步都尽显优雅。
她们缓缓走到演讲台前,许山晴浅浅向萧秋笑着,示意她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
许山晴的心砰砰跳着——面对礼堂的千百人,陌生的面孔,多少让她的心情有些紧张,即使是培养了自己的母校,这样熟悉的环境。
然而在对视着萧秋那一刻,她的瞳孔映出千般勇气。她们就像各自闪耀的星星,在打磨彼此梭角的同时又带给对方积极的情绪。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弟学妹们,很荣幸能应母校邀请,来这里作一番讲座。我今日讲座的主题是'如何应用科技赋能的动态性把握时代机遇。"
许山晴的音色比她本人更加清澈明亮,萧秋听着自己的文字。从动听的音色中缓缓流淌,像蓦然在炎热的夏季遇见蓦山溪演讲稿的内容,许山晴本来打算用嘉秋AI模型"文心"来写的,但萧秋执意要为她代笔,还"威胁"她说,
"我不管!你要是敢用文心,你就是不爱我了。"
说着说着,许山晴就看见萧秋的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赶紫改口答应了她。
她不是不相信萧秋的文笔——而是文联连日忽然忙碌起来的工作像山一样压在萧秋肩头。她笑在是怕把她的"小作家"给熬病了。
为了这篇近乎完美的演讲稿,萧秋半夜里一有新点子就从床上坐起来,偷偷去书房狂写一阵——她找了大量的物理资料,尽管那些复杂的实验和公式她不懂,但只要是为了许山晴,她愿竭尽所能涉猎这些未知的领域,而这些,许山睛都看眼里。
萧秋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
讲座长达两个多小时,可萧秋的文字如此动人心弦、许山晴的声音是如此迷人,把枯燥的讲座讲得引人入胜,即使是每个理论,每个公式都有学生在旁记录。
"我的论述与讲解到此结束,在这里,我要感谢这篇论文的协助者——毕业于"211"青海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得2030年诺尔文学奖,我的萧秋小姐!感谢大家的聆听重回母校,我十分荣幸,谢谢大家。"
许山晴鞠了一躬,从容下台,拉起萧秋的手,慢慢走出大厅。
萧秋的红,从耳尖扩到脸颊,直到蔓延在指缝。雷鸣的掌声夹带着惊叹,她们不顾人群,只是在走属于她们的路上。
"原来穿灰色风衣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萧作家!难怪今天的讲座一点儿也不枯燥,甚至还有文学性在里面!"两个女生在许山晴和萧秋后私谈。
"那你说......她俩是什么关系啊?"一个女生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