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小小,可以告诉我原因吗?”
“没有原因,是我不乖,是我的错。”李小小的面容肉眼可见的阴下去,她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微笑,苦涩地说道:“如果不是因为。”
她停了下来,皱着眉,眼球转动着,紧闭的眼皮剧烈抖动着,淌下一行泪,她抽噎着,低低哭泣。
梨白轻拍她的手,温柔地说道:“没事的,小小,在我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哭,但是听我说,我们哭一会儿,10分钟后,我们就停掉眼泪,我想,你能做到的对吗?你一直都是个很棒的孩子。现在你听我说,我数三个数,数到最后一个数的时候,你就擦干眼泪,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吗?”
梦里的眼泪泡泡像是深海的叹息,将她包裹,围绕的波浪像是母亲的拥抱,小小从一开始的嚎啕大哭,变成慢慢低下来的小声抽噎,最后她抹掉眼泪,情绪稳定后说道:“那天,我放学,拿着一百分的卷子,很高兴的打开门,发现我的妈妈和一个叔叔拥抱。爸爸和妈妈吵架了,吵得很厉害,最后妈妈被打倒在地上,我很害怕,躲在一边。第二天一睁眼后,我就没有再见到妈妈了。”
“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打开那扇门。”李小小淌着眼泪,说出了她深埋于心底的秘密。
她认为是自己打开那扇门,撞破了妈妈的秘密,导致爸爸和妈妈吵架,最后导致妈妈抛弃了她。
只是除了这件事,梨白暗叹,拍拍小小的手,继续问道:“小小,我想还有另外一件事在你内心深处,让你深受困扰对吗?”
“对的,妈妈离开后,爸爸一直郁郁寡欢,后来,我们逐渐习惯了没有妈妈的生活,我知道爸爸很爱我,我也知道他一直怪我,我希望爸爸快乐,后来他找了另外的阿姨。”
“另外的阿姨?”
“对,每天都是不同的。”
梨白明白了,这就是导致小小不想回家的原因,她认为是她让爸爸变成这样的,每天和不同的女人周旋玩乐,让这个单纯的小女孩收到很多冲击,她抵触那样不堪的家,矛盾又厌恶的心让她整个人变得扭曲厌世。她在海边遇见王明,准备“污染”她的海,于是她救起了他,成为他的朋友,引导他在合适的时间做不合适的事,包括发疯,王明是她的隐性的“叛逆与自我厌恶”的体现。
“在门口徘徊的,是害怕被治愈的李小小。”梨白肯定地说道,从她第一眼看到这个奇怪的少女起,她就发现,李小小在与王明的交往中,明显是个主导者,从朋友的角度,她希望莫天青能治好他朋友内心的病灶,但从李小小的角度,她却希望这个朋友能继续带她放飞自我,从而维持她在大众眼里柔弱腼腆的形象。
她听着门内王明放肆的大吼大叫,混着激昂的音乐,像是一头困兽白白耗费力气,想要打开门的手,颤抖彷徨,被梨白撞破后竖起的尖刺,少女莫名其妙的敌意,让梨白好奇,决意探究解惑。
“梨白,她让你想起谁呢?”
莫天青的询问犹在耳边,梨白清明的眼浮上看不清的雾,她看着仍在梦中循环往复的少女,定了定神,她想,她已经找到了梦境的线头,让她们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一半的月亮借了太阳的光辉,柔和神秘,像是蒙上面纱的灵动少女,一半阴暗鬼魅,淌着圆坑凹凸不平,永不见天日,恰如人心分成两半,明暗交界线昏沉暧昧,流连于此的灵魂浑浑噩噩,迷雾中不知跨向的是天堂还是地狱。
李莲与初恋重逢,物是人非,她已嫁做人妇,还有一个优秀的女儿。人到中年,风花雪月不过是过眼云烟,她深知,与伴侣数着材米油盐过日子才是正经。只是不知哪儿来的风言风语,丈夫发现了这事,与她大吵大闹,刚开始她还能理直气壮地反驳,直到后来,旁人的指指点点和丈夫的冷漠与质疑,逐渐让她心生倦怠,恰逢初恋嘘寒问暖善解人意,最后,她决意离婚。没想到被女儿提前撞破,她后来才知道那天的事是丈夫刻意引导的,于是当天,他们彻底撕破脸,无所顾忌的吵了起来,李小小记忆里幸福的家从那天起摔了个粉碎,裂痕早就存在,父母刻意的隐瞒,让她一直活在营造的幸福中,父母的谎言在她面前碎裂,将她的世界割的血肉模糊。
“你觉得妈妈现在过的幸福吗?”
“会的,妈妈给我写过信,她说现在过的很好。”
“爸爸呢?”
“爸爸快有弟弟了,他也很快乐。”
“你呢?”
“我,我不知道。”李小小的心抽痛了一下,爸爸和妈妈都不属于她了呀。
“你想让爸爸妈妈都快乐吗?”
“想的。”
“爸爸妈妈也想你快乐呀。”
“是吗?”
“当然,小小,即使爸爸和妈妈拥有了自己各自的家庭,他们的心底也一定有一块位置为你而留。”
梨白不知道她有没有信这句话。
醒来过后的李小小拥抱了梨白,她们用彼此的温暖传递力量与鼓励。
“路是自己走的,我只是帮她疏通一下,该过怎样的人生,是她自己选的,小小很聪明,过去不应该困住她。”
“梨白你也很聪明。”莫天青一语双关地说道,“学了那么短时间,就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是吗?”梨白冷淡地回道,她的脸上扯开一个笑,很难看,和往常和煦似春风的笑容完全不同。
“是为什么呢?莫天青,你的目的?为什么是我?”
太阳西沉,屋内墙角斜方的光块逐渐变淡,昏暗笼罩这间屋子,冷白的脸像是青白玲珑的瓷器,不笑的脸沉静中透着幽魅,像是黑夜里绽放的冷昙。
莫天青将画着青竹的扇合拢,敲在掌心,清凌凌地说道:“我说过。”
“什么?”
“在你的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