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大夏少年行 > 第29章 第29章

第29章 第2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了百里摇光、裴逍和祁青阳的加入,蹴鞠队的实力一下子壮大了许多。队员们最近都在抓紧联社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练习。

他们与窦尧臣等高年生约定的比试时间定在了上巳节的前一天。

这一旬开课后的第三日,照例是上旬课考榜文公布的时间。

裴逍几人的成绩和上次基本没什么变化,新来的姜飒五十五名,是几个人中成绩最差的。他看到裴逍,整个人都心虚起来。

看榜文的学子们见裴逍竟然又超过了林致远,一举得魁,纷纷在讨论这魁首之位恐怕以后林致远是拿不到了。

“呦呵,这是又一个祁彦辰吗?有意思”。窦尧臣路过瞥见二年生的榜文,轻嘲道。

他身边一个纨绔跟班指着榜文说道,“世子,你看那和林致远并列第二的人叫作祁青阳,好像也是个庶族。而且还和祁彦辰一个姓。”

窦尧臣往下看到祁青阳的名字,毫不在意地说,“那又如何,他们这样的贱民,来一个我整一个,来两个我整一双。”

·

礼乐课上,康王叫姜飒演奏洞箫。

姜飒走到课室前方,面向众学子,站得笔直,双手持洞箫,笑着看了裴逍一眼,然后双唇轻抿,吹奏了起来。

他奏的是《忆故人》的古曲。此曲相传是东汉精通音律的蔡邕所作,表达了作者居于幽静空谷深山之中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常以琴演奏。

姜飒以箫吹奏也完全奏出了其韵味,箫声和缓清幽、意蕴悠长。学子们仿佛与他同居深山空谷,聆听他诉说与故友曾经的故事。

听着那曲,裴逍被自然而然地带回了记忆中从小生活的山林,那里有家人故友,有畅快欢笑。只是后来,只留下了一座座冰冷的墓牌。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康王等大家渐渐回神,才评价道,“深沉悠远,余音绕梁,吾等有耳福了。”

姜飒回到座位,还不忘献宝似地问裴逍,“如何如何?我特意选这曲子的,之前找你的时候我就常常吹这曲子,咱们就是遇于山林,别于山林!”

“好听。”裴逍难得地称赞了一句。

康王接着讲道,“现所称洞箫的乐器,实则在唐包括唐以前都叫做笛,与排箫、横笛统一都叫做笛,唐末以来才渐渐区分开,有没有学子是带了横笛的?来给大家吹奏一下。”

带横笛的学子有四五位,康王看到裴逍桌上也有一管墨绿色的笛子,便点了裴逍来吹奏。

裴逍吹了之前父亲教她的一首曲子,这是她最喜欢的一首。曲子是父亲所写,父亲说,作曲灵感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篇。

笛声悠扬清脆,前半段铺陈轻缓,恰似山间溪水叮咚,成长积蓄力量,高潮部分似溪流奔海,高亢激昂,让人生出万丈豪情,天地远阔之感。

学子们正值鲜衣怒马、锦绣华年,裴逍这支曲子简直是应众人心声奏出来的,听来感觉热血沸腾、豪气干云,仿佛自己也逐波踏浪,翻山越岭,走到了天地的尽头。

百里摇光待过沙场,感触颇深。他听着笛声,双手交叠,时不时地握紧松开。

微风拂过,夏慕卿的一缕发丝被吹得轻轻扬起。他仿佛被这曲子触动到了藏在心底很深很深的愿望,却像怕被人发现似的低着头一动不动。

祁青阳双手撑肘,轻抵下巴,注视着裴逍。他觉得此刻的裴逍,和他记忆里的一个人很像,同样的勃发、激越、光明。

林致远是精通音律之人,但是刻意深研技巧的他,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音律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其中饱满的情感。少年意气,他又何尝不是?不然如何会在学年第一堂课,就堂而皇之地将“院训”作为自己的志向讲出来?

“太好了!太好了!”姜飒可能是几个人中最快从曲子里抽离出来的,他双手握拳称好,人都快要从座位上跳起来。

康王看着他,无奈笑笑,而后点评道,“意气风发、激扬豪迈,道尽少年意气,这支曲子让我想到了庄子的名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不知这首曲子是何人所作?”

有了上次那首诗的教训,裴逍不敢说是父亲所作,只道,“家父所授,我亦不知作者,只知曲名为《鲲鹏》,确实与庄子《逍遥游》的意境接近。”

殊不知,一墙之隔,有心人阮柏聿已经听得泪流满面。

他抬手抹了抹眼睛,心里感叹,“是他作的曲子!想当年三人月夜豪饮,他即兴创作吹奏。那时也正是我们的锦绣少年时啊。”

·

上巳节前一日联社活动时间,校场上围满了学子,等着看夏清泽等低年生与窦尧臣等高年生比试蹴鞠。

这次的围观人数比上次要多得多。一方面因为双方打赌,输了的队伍,不能参加国子学与太学比试的蹴鞠队员选拔。另一方面也因为两方领头人员都是国子学里“有名”的人物,这场比试又经过了一段时间在学子中间的宣传和发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