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 第5章 五

第5章 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又是一个例行的厂长办公会。

肖副厂长正在发言:“同志们,今年上半年的生产经营统计数据已经出来了。整体看还不错,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7.5%,比年计划增长15.7%;利润方面,已经由一季度的亏损转为赢利。下半年再努把力,应该还会有更大的惊喜。”

说到这里,肖进话风一变:“我想说的还不是现在的生产经营情况,我想把最近得到的一个信息报告给大家,请周厂长和各位领导决策。”

“总部考虑下属许多企业近几年业务量不足,最近从国外承揽了一批产品订单,正在征询各个单位接受订单的意愿。请大家考虑考虑,我们要不要主动请缨,也去要点订单?”

“什么产品?我们能生产吗?我们现在的任务还算饱满……”雷鸣雨说。

主管技术的副厂长冯庭怡打断他的话:“什么产品不重要,能不能生产靠我们努力。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发展新产品。老产品订单必将愈来愈少,别看今年有饭吃,今后能不能吃饱还很难说。我的意见是一定要向部局去争取新产品订单。”

“对!”“有道理!”“是这样!”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会议议定了几项工厂生产经营方面的重大事宜,其中包括决定向总部申报承接出口产品订单一事。

对此,周亚平强调说:“冯厂长的意见很中肯,我们确实必须居安思危。不断发展新产品,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件事,肖厂长负责立即与总部联系,力争更多的订单。后面牵涉到技术层面的事,如新产品的技术标准,性能指标,生产工艺,等等 ,由冯厂长和沈副总跟进。”

没过多久,总部安排的外销产品的订单正式落实到了器材厂,有关的技术资料及产品样本也同时寄达。听到消息,周亚平处理完手头的事务,径直赶往负责新品开发的研究所。

副厂长冯庭怡及副总工沈臬阳都在,正与几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讨。见厂长进来,冯庭怡打了个招呼,对沈臬阳说:“沈工,你给厂长讲讲关于订单产品的基本情况吧。”

沈臬阳从桌上拿起一个小瓷管一样的东西,递给周亚平:“周厂长,我们将要生产的就是这个玩意。”

周亚平接过产品仔细看了看,单从外表看确实是一根小瓷管,两头各有一个银色的金属帽。

“这是英国标准的熔丝管,就是我们国内叫保险管的,但它不像国内的保险管那么简单。我们国内用于过流保护的保险管是两头带金属帽的玻璃管,中间有一根锡丝。但英国标准的熔丝管就复杂多了,一根耐高温高压的陶瓷管,两头的铜帽必须是镀银的,陶瓷管内要充满石英砂,用来灭弧,里面的熔丝是纯银丝。”沈工认真地分析,“特别是我们解剖后发现,管内银丝的中部还有一个锡球,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查了资料,才知这是利用锡的夺银原理,使得过流保护的性能特别优异。能做到在某一额定电流内,绝不熔断;在某一额定电流以上,必须熔断。非常精准。”

冯庭怡补充道:“订单要求完全按照英国标准制造,虽然生产技术没有什么难度,组装也很简单,但两种配件我们厂没有生产经验,还得重新试制。”

周亚平思索片刻,说:“任务急,时间紧,如果所有配件都由我们自己试制出来,再到购买设备,正常生产,估计今年完不成订单。专业的事找专业的厂干,配件全部从外协厂购进。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得到了技术部门的人员一致赞同后,周亚平心里更加笃定。离开研究所,直奔龚书记办公室,希望与老爷子统一意见后,召开党委会正式决策。

没有什么意外,党委会决议,尽快开展新产品试制,千方百计保证今年订单完成。

会后,周亚平在办公室召集有关人员,对此事进行具体布置,特别向主管副厂长做了交待:“欧阳厂长,请你与供销科的同志抓紧落实产品中几种配件的采购事宜。一是小瓷管,这应有专门生产的厂家,大批量生产,成本应比较低。二是镀银铜帽,两道很重要的工序,铜材冲压成型以及电镀银,必须找小五金加工厂。三是银丝,当然是整卷购进自己加工,但这是贵重金属,可能需要办一些审批手续。尽量多找几家外协厂,做到货比三家。”

熔丝管开发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派往各地寻找货源及询价的人员回来后,都有点垂头丧气。

陶瓷管和镀银铜帽主要是供应方报价太高,如果按现在拿到的价格,产品生产出来,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由于银丝是国家管控物质,供货单位报出的价格倒是相当一致,但最大的问题是必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白银指标才能购买,否则,不要说几百公斤,一克都别想买到。

器材厂小会议室里,此时像开锅的水,为了新产品配件外协问题争议得不可开交。

有人指责外协人员没能多跑几个地方,所以找不到好的价格。有人抱怨厂部过早接单,现在一无银指标,二无低价配件,进退两难。

“别吵!别吵!”主持会议的欧阳昭民站了起来,“叫你们来是为了商量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计划,不是来听你们吵架和抱怨。大家能不能提点建设性意见,别光指责泄愤。”

会场上安静下来。

柴福生叹口气说:“我搞了一辈子采购,开始也以为这件事容易,谁知这么复杂。看来,我们要改变一下思路。比如小瓷管,小田你们去的都是国营大厂,人家动不动就说必须重新开模和更换设备,要投资几十万元,把这些摊进成本,价格不贵才怪。是不是找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才有可能把价格降下来。”

“瓷管的技术难度不大,民营企业也不一定得有很大实力。”有人附和说。

“这话不假,”雷鸣雨说,“我看你们找镀银铜帽厂家只在省内各个地区跑,这个方法不对。江浙一带有许多社队企业,家庭作坊,生产各种小配件,物美价廉。像我们老家就号称小五金之乡,生产的小五金便宜得不得了,质量也很好,为什么不去找找?”

会议结束后,欧阳昭民走进周亚平办公室,向厂长做了汇报。

“很好!我看就按大家的建议,重新调整方向,马上分头出发,力争尽快解决配件货源问题。欧阳厂长,你去安排吧。”

欧阳没有挪步,面有难色:“厂长,还有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银指标问题,已经分别向市里、省里以及部局报告过,都回应今年指标早已下达,不可能再给指标。”

周亚平面色凝重:“是呀,这几天我也一直为此犯愁。看来,如果按常规办理,我们今年的熔丝管生产算是彻底没戏了。”

“有没有其它非常规办法呢?”

“有一个迫不得已的招数,我一直在犹豫,不知到底合不合适,也不知究竟管不管用。”

欧阳急了:“厂长,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顾虑这担心那的?”

周亚平迟疑了一会,说:“你知道郑副书记原来是哪个单位的吗?”

“谁不知道,郑宏伟是重型机械厂调来的呀。”

“对了,他在重机厂也是副书记,我也是最近才听他说,原来与他共事的重机厂邓书记的姐夫,就是国内主管白银指标审批银行总行的行长。”

欧阳如梦初醒:“我明白了,你想让郑书记通过原来的老同事,去找他姐夫,争取拿到银指标。那还犹豫什么,赶快给龚书记说,召开党委会商量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