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秀女风波与王氏的算计**
选秀复选的日子,日益临近。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片紧张忙碌的气氛中。
林静在初步整顿了内务府、并与德妃达成初步默契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入围秀女的进一步筛选和考察上。她知道,这才是皇后真正想让她“出错”的地方。
皇后果然没有让她“失望”。在复选的标准制定和评委人选上,皇后牢牢把控着主导权,处处设限。
比如,在才艺展示环节,皇后强调要以“女红、诗词、规矩”等传统妇德为重,对于那些在“琴棋书画”等更具个人色彩的才艺上出众的秀女,则评价不高。这显然是想压制那些可能凭借才情吸引皇帝注意的女子。
再比如,负责品行考察的几位掌事嬷嬷,几乎都是坤宁宫的心腹。她们的评语,主观性极强,往往对那些与王家或沈家有关联的秀女大加赞赏,而对那些家世普通或与李家、高家稍有牵扯的秀女,则诸多挑剔。
林静看在眼里,心中冷笑,但并未直接与皇后发生冲突。她知道,在明面上的规则制定上,她争不过皇后。但她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寻找反击的机会。
她利用自己协理的身份,要求所有负责考察的嬷嬷,必须将评语记录在案,并且要有具体的实例佐证,不能只是空泛的评价。对于那些评价差异过大的秀女,她则要求进行二次核查。
这一举动,虽然符合规矩,却让皇后宫里的那些嬷嬷们极为不满。她们习惯了凭自己的好恶和上头的眼色行事,何曾受过这等约束?
“璟贵妃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还信不过我们这些老人看人的眼光吗?”一位姓张的嬷嬷在私下里向皇后抱怨,“不过是核查秀女品行,还要什么实例佐证?真是多此一举!”
皇后端着茶杯,眼中闪过一丝阴霾:“由她去。她想较真,就让她较真去。我倒要看看,她能查出什么花样来。到时候,若是耽误了选秀进程,责任还在她身上。”皇后打定了主意,无论林静怎么做,最后都要将黑锅扣在她头上。
然而,林静的“较真”,却真的发现了一些问题。
那位被资料包装得“温婉贤淑”的沈侍郎侄女沈若兰,在一次模拟宫廷礼仪的考察中,因为被另一位秀女不小心踩到了裙角,竟然当场发飙,言语刻薄,与她档案中的形象大相径庭。负责记录的莫离,将这一幕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
还有那位被评价为“女红精湛”的王姓秀女,林静让她当场绣一方手帕,结果针脚粗疏,错漏百出,显然是之前考察时找人代劳了。
这些被记录在案的“实例”,无疑打了那些给出虚假评语的嬷嬷的脸,也让皇后暗中推举的人选,露出了马脚。
皇后得知此事后,虽然生气,却也不好发作,只能暗中嘱咐那些嬷嬷收敛一些,不要做得太过明显。
除了在考察环节做文章,皇后还在秀女的排位和引荐上下了功夫。她刻意将那些家世显赫、或者她属意的人选,安排在更容易被皇帝“看到”的位置和时机。
比如,在一次由太后主持的、让部分优秀秀女提前“观摩”宫廷礼仪的活动中,皇后就特意将沈若兰和那位高家旁支的秀女高月娥安排在了前排显眼的位置,并亲自向太后引荐,夸赞她们“品貌端庄,知书达理”。
林静作为协理,自然也在场。她看着皇后那番做作的表演,以及沈若兰和高月娥那掩饰不住的得意之色,心中了然。皇后这是想提前造势,让这些人先在太后和皇帝面前留下印象。
就在这时,齐延祺也来了。他是奉太后的旨意,前来“看看”这些未来的后宫储备力量。
他的目光淡淡地扫过一众秀女,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当皇后的目光示意他看向沈若兰和高月娥时,他只是略微颔首,并未多做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