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初涉选秀与暗中角力**
翌日午后,林静准时带着秦嬷嬷,来到了坤宁宫。皇后早已等候在那里,身边簇拥着几位掌事嬷嬷和女官,一副正要处理宫务的架势。
“璟妹妹来了。”皇后放下手中的茶盏,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名册和章程可都看过了?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林静上前行礼,恭声道:“回皇后娘娘,臣妾已仔细拜读。只是臣妾初涉此等大事,唯恐有思虑不周之处,还需娘娘时时提点。臣妾想着,既然是协理,总要做些实事,才不负皇上和娘娘的信任。不知娘娘可有什么具体事务,交给臣妾办理?”她主动请缨,将皮球踢回给皇后。
皇后似乎没料到她会如此主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随即笑道:“妹妹有心了。也好,既然妹妹如此积极,那这初选入围秀女的资料核对、分类整理,以及复选场地、用具的准备协调事宜,就交给妹妹费心了。这些事务虽然琐碎,却也重要,关乎选秀的体面和公平,妹妹可要仔细些,莫出差错。”
果然不出所料,皇后将最繁琐、最容易出错、也最不讨好的基础工作都推给了林静。这些工作量大,涉及部门多,协调起来极为麻烦,而且一旦出了问题,比如资料出错、场地安排不当、物品短缺等,都可以直接归咎于负责的林静。
“臣妾遵命。”林静面色平静地应下,“只是臣妾宫中人手有限,尤其是熟悉宫务流程、能与各处协调的得力之人不多。不知娘娘可否……”
她话未说完,皇后便打断道:“妹妹说的是。本宫知道妹妹宫里秦嬷嬷是老人,经验丰富,就让她多帮衬着妹妹吧。至于其他人手,内务府那边,本宫已经打过招呼,他们会派几个得力的小管事听候妹妹差遣。妹妹若还有什么需要,只管跟内务府提便是。”
这话听起来是为林静考虑,实则堵死了她向其他宫(比如德妃那里)借调人手的可能,将她能动用的人,都限制在皇后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翊坤宫自己的人,以及内务府派来的“奸细”。
林静心中冷笑,面上却感激道:“多谢皇后娘娘体恤。有秦嬷嬷和内务府的帮衬,臣妾定当将差事办好。”
接下来的日子,林静便一头扎进了选秀的事务中。她带着秦嬷嬷、翠儿和莫离,几乎是连轴转。白天要去坤宁宫听皇后的“指示”,接受新的任务,并汇报“进展”(实则是应对皇后的各种刁难和旁敲侧击);下午则要回到翊坤宫,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书,核对秀女资料,与内务府派来的那几个阳奉阴违的小管事周旋,协调场地、物品、人员安排等诸多事宜。
皇后果然没安好心。内务府派来的那几个小管事,表面上对林静毕恭毕敬,实则处处推诿、拖延。林静让他们去协调场地,他们回来说场地已被占用;让他们去准备物品,他们说库房短缺;让他们去传达指令,他们则故意曲解或延误。
“娘娘,这帮奴才真是太可恶了!”翠儿气得直跺脚,“什么都办不成,还处处拿话堵我们!依奴婢看,他们根本就是皇后派来故意捣乱的!”
林静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她这几天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作为一个习惯了现代高效工作模式的人,面对这种低效、扯皮、处处是坑的古代官僚作风,简直是身心俱疲。“我知道。跟他们生气没用,只会中了皇后的计。她就是想看我焦头烂额、自乱阵脚。”
她看向秦嬷嬷:“嬷嬷,内务府那边,除了那个钱副总管,可还有其他能说得上话、又不完全是皇后心腹的人?”
秦嬷嬷沉吟片刻:“内务府总管王公公,为人还算公道,只是他年纪大了,不大管事。下面几个管事中,负责营造司的张公公,听说与李太傅有些旧识,或许……能说上几句话。但此人极为谨慎,从不轻易站队。”
“好。”林静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嬷嬷,您替我准备一份薄礼,找个合适的机会,私下里去拜访一下这位张公公。不必提选秀的事,只说是替我父亲问候旧识即可。点到为止。”
“是,奴婢明白。”秦嬷嬷点头。
除了应对内务府的刁难,林静也在秀女的资料中发现了更多的问题。皇后给她的名册,看似详尽,实则在一些关键信息上语焉不详,甚至有些地方前后矛盾。比如,某位王姓秀女,资料上写着是“京官之女”,但秦嬷嬷却记得,此女的父亲早已外放多年。再比如,那位沈侍郎的远房侄女,资料上对其容貌、才艺的描述极尽溢美之词,但翠儿从其他宫女那里打听来的消息却是,此女相貌平平,性情也并不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