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能一样呢,贵的肯定更好啊。’
“我那时候觉得江蕊的话真伤人,那件裙子什么都好就是价格不好,我知道她没有恶意,但是我做不到什么都不在乎。这样的逛街对我来说很浪费时间。我也希望我的空闲时间不仅仅可以陪伴朋友,也能为自己添两件便宜打折的新衣服。”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她罕见的提到了我的工作,装作不在意的说自己的叔叔在这里也有认识的人,可以给我介绍一个工资高的工作。”
“她还是小心翼翼守护着我的自尊,然后被我斩钉截铁的拒绝。我从来没有跟她聊过我的工作,有些苦只能我自己吃,她不必听这些牢骚。”
“这是她最后对我们的关系挽留,我装不了太久,我讨厌把不好的情绪展现给朋友,但是偏偏在她面前我装不出来。”
“她惋惜叹气了好几次,我从不后悔这样结束,坚守着不掺利益的友情。如果那时借她工作终有一天我们连回忆都不能开心。”
江蕊后面很快就结婚了,之前她还担忧父母能不能接受杨鑫涛,让杨鑫涛跟她回南霖会不会太委屈他了。
杨鑫涛主动想留在南霖被江大海拒绝了。他心里太清楚,杨鑫涛做不了管理,做普通的设计师时间长了难免和江蕊有矛盾。
而且江木森国际贸易研究生快毕业了,肯定是回来接班的,杨鑫涛要是不满意偷偷摸摸背着人给江蕊吹耳旁风,两兄妹结仇又是一桩心事。
江大海这个人是典型的那个年代特有的大男子主义,为什么强调年代,因为江大海不愿以与现代的社会风气为伍。
江大海从小家里穷孩子多,早早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后来年纪到了就着急结婚,他是一个粗人打工赚钱可以,帮家里下田干活也不错,就是这一大家子的饭他弄不来。
江大海很早就知道结婚对自己是个好事,他不单纯就想找个老婆给她上交工资帮衬家里洗衣做饭。从那时起他给家里补贴也会偷偷留一部分给自己。
江大海开始时刻关注着同村的阿姨大妈,见面就主动打招呼混个眼熟,偶尔还带些家里的小菜请人多多留意,时不时美言几句。
大姨吃人家嘴软,挑了村里父母勤劳明事理的,温华就是不可多得的好人选。江大海初见就十分满意,一到农忙就屁颠颠的跑老丈人家里做工。
温华是家里小女儿,读了几年书教江大海亲戚小孩识字还是绰绰有余,结婚后江大海给温华展示着家里的粮食,让她掐着时间给一家人准备饭。
刚开始的温华心里没底,这一顿做多了下一顿不够吃,家里人都没适应过来。
村里逢人就调侃江大海,“新媳妇都是这样的过来的,所有活上手都得有人教,村子里这么多家都是这样的过来的,高奶奶刚来那会,一天吃了三天的粮,没有一个人敢说,谁不干活谁就不能提要求。”
江大海觉得是这个理,自己刚出去打工那会也是认师傅,认认真真学习也是错误百出,多少年才熬出头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