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是静谧的,或者说,这颗位于诺拉星系F612区的年轻行星上,大多数的区域都常年处于这种寂静的状态。
天穹之上,万千星子闪烁环绕,仿佛无数双眼睛静静的注视着地上的一切。而穹顶之下,一道身影艰难的跋涉在空旷的原野上。
容与感到非常疲惫,他已经不想再计算自己已经在这片原野上走了多久,沉重的防护服压的他喘不过气来,而进气阀源源不断送进来的氧气又让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要休息了。
可这片旷野上并没有可供他落脚的地方。
自从古地球覆灭,人类移民到这颗新生星球后,一切的资源都倾向于对星球生态的改造。
但即使这是航行范围内,人类所能寻找到的最有可能适宜生存的星球,其环境之恶劣仍旧将所剩不多的能源消耗殆尽。
所幸这颗星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特有的一种矿石更是蕴含大量可转化能源,虽然开采困难,但起码不至于使人类马上陷入无动力的境地。
五年前,人类联邦中央区向所有移民发出公告,由于飞船能源即将耗尽,对新生星改造计划将暂时搁置,联邦政府将转变发展侧重点至开采、开发新型能源石方面。
各外围基地需降低日常能源消耗,在维持基本生存与基础设施运转的基础上,依托各基地自然条件开采能源石,并向中央基地供给。
同时,由中央区研究院派出一批特殊研究员,在内围B区六个基地分别建立了六个专项研究院。
这六个研究院分别为:
生态系统研究院;生物适应性研究院;医疗及生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院;材料学研究院;人文研究院。
又由这六所研究院院长分派一部分原本在中央区培养的学生,下放到外围各个基地,建立小型研究所。
这些研究院与研究所同时兼备教学与实验的功能,普通平民可以参加外围区研究所的选拔,进入研究所学习,之后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内围六所研究院。
只是能通过选拔的人极其稀少,久而久之在人们的眼里,这些研究所更像是安放到各个基地的监管所,为了确保各个基地不会私吞样本才设立的。
因而大多数人对于“研究员”的身份态度很微妙,既觉得他们占用了大部分资源,又巴不得自己能认识一个半个研究员。
失去了飞船能源的维持,人类的生存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人工改造的大气层并不能够稳定的隔离来自宇宙的强辐射,只要离开生活区,就必须穿上特殊材料制成的防护服。
这种防护服可以隔绝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射线,同时为使用者提供氧气转化。
幸运的是这颗星球拥有同古地球相似的引力系统,否则即使以现有的科技,也无法做出能支撑在外长期活动并尽量轻便的防护服。
容与这身防护服,是他所属基地统一配发给需要前往中央区基地参加研究院考核的入选者的,这已经是这个外围基地所能提供的最高级别的防护服了。
他曾听从中央基地返回的人说起过,中央区已经研发出更为轻便的材料制成的防护服。
他记得那人当时意味深长的表情:
“听说那种材料的来源被列为3S级机密,所有接触过那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员都会被军队严密监管在中央区研究院。他们称那种材料来自于神的恩赐。”
想到这里,容与低头不语,神的恩赐吗?
且不说在这恶劣的环境下,失去飞船能源的供给,各个基地的生存维持都变得举步维艰。
逃离了原生星球的人类,难不成在短短时间内还能衍生出新的神话体系吗?
又或者,如果真的有神,祂应该是土豆的样子吧,毕竟这时节,基地的能源也仅仅只能维持土豆的生长了。
手腕上的终端发出清脆的提示音:
“距离探索补给基地C7区97公里,步行行程三小时25分钟,当前生命体征监测宿主处于饥饿状态,体力流失迅速,请宿主注意补充营养液……”
没等说完容与就关上了终端,这样的提示已经听过很多遍了。
从基地出发时带的营养液早在路程过半时就以消耗一空,作为一个在飞船降落后出生的新星民,在全部移民下船前容与一直同父母住在飞船的最底层,直到能源耗尽,飞船上已不再适合居住,他才来到了外围基地。
这五年来容与从未踏出过他一直生活的外围基地D12区,所以对外部环境恶劣程度的误判造成了现如今这样的局面。
此时距离日出还剩两小时15分,容与必须在日出前抵达C7区,否则强烈的恒星辐射将会穿透防护服灼伤他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