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琈听说香菱母亲找到了,忙去了潇湘馆。
“母女相逢是好事,怎么哭起来了?”贾琈掀帘进门道,“虽冬日风大,但你这屋子可包得严严实实的。”
听他说话,黛玉红着眼圈道:“这是喜极而泣,三哥来晚了还嘴上不饶人。”
“谁比得上林妹妹的牙尖嘴利呀。”贾琈笑着坐下,“紫鹃帮我倒杯茶。”
“紫鹃不许去。”黛玉装作生气道,“我这的茶也利得很,免得划伤了你的嘴。”
“我错了我错了。”贾琈求饶,“嗓子干得很,妹妹好歹赏我一杯茶。”
宝钗笑着递了自己的杯子过去:“你说你惹她干什么。”
“林妹妹赌气的时候最好玩了。”贾琈接过喝了口,见黛玉瞪眼,忙问香菱,“怎不给我介绍介绍?”
认亲的氛围早被贾琈打断,香菱母女也停了眼泪。
听他问,香菱忙擦了泪,向母亲道:“妈,这就是我方才同你说的三爷,就是他救了我们。”
香菱母亲忙起身要拜:“封氏多谢三爷救命之恩。”
贾琈见她脸色枯黄,虽衣着整洁,但盖不住满是茧子和划痕的手,便知她这些年定是生活困苦,忙拉起来:“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封氏还是挣扎着结结实实跪下去:“要是没有三爷,英莲不知要受多少苦,可能我们母女这一生都不能再见。”
听着她声音嘶哑地道谢,英莲再撑不住,扑过去连声叫着妈,众人见了不禁又流下泪来。
贾琈也觉心酸悲苦,强撑着劝道:“既能相逢,说明你们母女缘分未尽,日后好好生活就是。”
宝钗也道:“林丫头嘴虽不饶人,但最是心善,英莲跟着她不会有事,封嬷嬷也不用担忧日后。”
“姐姐夸我就夸我,怎么还要先损一句。”黛玉撅着嘴反驳。
众人破涕为笑,贾琈又问是怎么找到英莲母亲的。
湘云一一说了,最后没忍住骂了英莲外公一句:“要不是他把英莲家的房、地、丫鬟都卖了,逼着封嬷嬷刺绣养家,又不派人去官府备案找人,英莲早就能见母亲了。”
“什么都有你说的。”众人忙拦她。
湘云也知自己嘴快了,忙道歉。
封氏知道女儿受了那么多苦后也怨父亲,笑道:“姑娘也是为英莲好。”
“天也晚了,你母亲赶路也累了,快带她下去歇歇。”宝钗笑着对英莲道。
众人也忙说:“快去吧,你们多年不见,定有许多话要讲。”
英莲同母亲起身行了礼下去,众人又闲聊几句方散。
年后,贾琈便去了国子监读书,每月只初一、十五休息时回家。
这日,因算着时间林如海快到了,贾母特意让贾琈请假回来。
又等了两日,探春生日后,方有小厮前来道:“姑老爷已下了船,去宫中复命了。”
贾母忙命人通知贾赦等人,又命准备宴席。
这些早就备好的,此时听了,忙忙摆了出来。
黛玉等人聚在贾母房内,贾赦带着人在外书房等着。
林如海入京后,先是去圣前复了命,又同吏部官员交接好。
诸事完毕,皇帝见他面色疲劳,赐假一月在家休息,立夏之后再到礼部报到。
林如海领旨出了宫,也不回府,先往荣国府来。
早有小厮带回林如海出宫的消息,贾赦带着贾琏等人等在门外,见他来了,忙上前寒暄几句,迎进去见贾母。
相见后自然又痛哭一番,贾赦等人劝慰半晌才渐渐止住。
贾珠领着贾琏等一众年轻子弟上前拜见过,众人方落座。
又聊了些家常话,贾母吩咐摆饭,又向贾赦道:“让珠哥儿带着子弟们吃,宝玉和琈哥儿已经她们姊妹同我一起。”
贾赦忙应了下去安排,贾珠也带着众人退下,黛玉及姐妹们方出来拜见。
黛玉许久不见父亲,还未走近,见父亲头发已经花白,不由无语凝噎。
林如海也止不住泪,往前几步抱住女儿,哭了出来。
众人闻声皆潸然泪下。
贾琈见两人哭得快喘不上气,上前扶住二人:“看来姑父还是不想我,见了我都没哭两声。”
黛玉破涕为笑:“哥哥将考试成绩同父亲说一说,父亲定哭出来。”
“可饶了我吧。一个你我都应付不来,再加姑父……”贾琈害怕地摇摇头。
林如海也笑道:“过几日我看看你作的文章。”
宝玉在旁见三人亲密无间的样子,有些吃醋,但又不敢上前说话,焦急地拉了拉贾母。
贾母一看贾琈酷似贾敏的模样,就知道林如海不可能有其他心思,但见宝玉着急,笑道:“有什么话吃过饭了你们父女俩慢慢说。”
“是。”林如海忙应了,同众人来至厅上。
用过饭,已是掌灯时分。
撤了席又摆上茶果,众人陪贾母又闲聊一会方散。
贾琈第二日继续回国子监上学,林如海则在贾家歇下,每日同贾母、黛玉二人,至立夏去礼部上朝方回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