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二人很快就通知下去,将江南三郡和暗自养的私兵集结起来。
江南与京都之地不过快马加鞭一日即可,可大军的速度要慢上一些,但总归两日之内能到达京城。
二人此时并不知晓穆丛峬就在江南,以为对方还在京城。韩国公这样的老狐狸可不会主动将消息告诉他们。
兵贵神速,若是能早日拿下京都,到时候史书将由他们书写。想给穆丛峬安上什么样的死因的可以,甚至可以说穆丛峬临终之前亲口传位于穆丛昊。
四万大军很快就集结成功,趁着夜幕降临,朝京城的方向快马加鞭。
穆丛昊先前就已飞鸽传书给了韩国公郑修远,此时想必对方应该已经收到了吧。
另一边,京城韩国公府。
韩国公郑修远坐在首位,下首坐着大儿子郑青和二儿子郑中。
郑修远的手中拿着一张小巧的纸条,赫然是从江南来的传信,上面只有十几个个字:“本王已起兵,望国公见机行事。”
郑修远看完以后并没有说话,反而是将纸条交给下首的两个儿子,二人相互传阅以后,对视一眼。
郑青率先开口:“父亲,淮王并非良主,文韬武略皆不及当今圣上。况且此次贸然起兵,甚至都没有和我等商量。”
“是啊,父亲。淮王在江南之地的名声极为不堪,若是让他登上帝位,是弃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顾啊。”郑中随后附和道。
郑修远放下手中的茶盏,长叹了一口气。“为父又何尝不清楚淮王的为人,可那件东西在他手中,我们别无选择。”郑修远语气之中满是无奈。
随后的一句话更是将郑青兄弟二人吓了个半死:“我已经将陛下引到了江南,请了魔尊亲自出手,如今恐怕已经成功了。”
郑青二人根本想不到父亲竟会有如此大的胆量,甚至没有提前和他们说一声,就暗中谋划了这样的事情。
为了那件东西当真值得吗?二人虽然心中不解,却也不敢当面挑衅父亲的威严。
“待到淮王殿下登基,我郑家便是从龙之功,何尝不愁再进一步。再者,他登基以后就不必再用那件东西来要挟我们了。”郑修远继续说道,像是在宽慰他们,又像是在说服自己。
虽说郑修远被迫选择了于淮王合作,可他心中还是认可穆丛峬的功绩,若非受制于人,他又何尝不想追随明主。
可惜先帝昏庸,他一身才华无以施展,只能暗藏锋芒。满腹经纶也被他用来保全自己,新帝虽说性子不好,可治国理政却无可挑剔。
一步错步步错,如今的他早已别无选择。
就这样,韩国公府的书房中,三人敲定了助淮王谋反的计划。
“既然父亲已经请魔尊出手将陛下在江南刺杀,那如今所谓陛下感染风寒的消息就是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陛下已经死了,任凭影龙卫统领墨玉和大内总管胡先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让死人活过来。” 郑青率先开口。
郑中紧随其后:“知道这个消息的如今只有我们,等到淮王殿下入京,一切都成定局。”
“京中如今只有禁军一万,金吾卫和神机卫五千,不足为惧。倒是那影龙卫有些棘手。”郑青有些担忧,毕竟影龙卫威名在外,替陛下监督天下。
郑中则是无所谓道:“淮王殿下的兵力远超京中,不过区区影龙卫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显然是未经世事的少年,可郑修远并不这么认为。他十分清楚影龙卫的可怕之处,但他是整个荥阳郑氏的主心骨,他绝不能漏出胆怯。
“按淮王殿下的行军速度,最迟明日深夜便会抵达京城。夜间京中的守备也会松懈一点,我让黎叔暗中将看守城门的士兵打晕,将淮王殿下放进来你。”郑青没有附和弟弟的看法,只是说出自己的建议。
黎叔,原名郑黎,是郑修远远房的堂弟。因着极具武学天赋,被主家看中,过继了来。
他也没有辜负主家的期望,在五十岁时踏入了临海境六重天,这样的修为在别的地方足以开宗立派。可他念着主家的恩情,这些年一直供郑修远驱使。
“既然如此,那就按你的想法来吧。”郑修远满意地看着郑青,这个大儿子一直为他所看中,只可惜平日里有些犹豫。如今见他能如此细致地考虑,郑修远心中满是欣慰。
郑中刚想开口反驳,他认为这种小事根本不用劳烦黎叔,可见父亲已经首肯,他也不敢出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