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选谁?宣瑾心中飘过无数念头,是以人为本的儒家代表人孔子,还是不分亲疏贵贱一断以法的法家代表人韩非?
宣瑾虽然对历史细节不太感冒,但这几个人她还是能说出来的。
其实很久以前也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他当时觉着治国不可太过仁慈,孔孟之道实为不适合,若是有人因他的仁慈而得寸进尺,威胁到他的统治,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绝不能给旁人可乘之机,故而,严苛的治国策略,最是妥当。
自然,他现在也这么觉着,他甚至无时无刻不在告诉自己,倘若有一天他大权在握,第一时间,便是剥削所有人的权力。
在嬴政没说话时,宣瑾觉着他大概会说韩非,毕竟他任用了商鞅和李斯,他们三个都是法家代表人,尽管所提倡的政策里,多数让百姓痛不欲生,但也确实让嬴政获得了无尽的权力。
虽说后来变法以商鞅被车裂而终止了,但这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韩非,”他说,宣瑾马上就要佩服自己猜得精准时,他又道:“还有孔孟。”
孔孟?那他还焚书坑儒?
[提示: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史称“焚书”。]
[公元前212年,术士卢生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为人,并且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咸阳城内的方士,共有四百六十人被捕,并将他们全部坑杀,史称“坑儒”。]
宣瑾内心翻白眼:行了行了,我承认你积累的知识多行了吧?
她确实不够聪明好学,以至于现在需要系统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她,显得她很没智商,甚至没常识,可是她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一点点地去了解,总有一天她不用提醒。
“那……大王觉得他们的哪些理论好?”宣瑾问。
作为一个穿越者,当然,她也算秦始皇的众多粉丝之一,只不过她没那么喜欢他,但内心对他的好奇却是和任何粉丝一样的,她好奇这位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的内心真正想法,迫不及待的想明白他。
“你问得有点多了。”嬴政彼时的嗓音比平时沉冽几分,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暗哑。
多吗?对他来说确实是多了,他什么时候和一个婢女说话这么久,还有问有答的?恐怕已经算是破了天荒。
才短短聊了几句他就不耐烦了,这耐心这么差吗?
她虽然不太满意他的耐心,但也没拒绝,毕竟她也没资格拒绝,旋即回复微笑:“总之奴婢是相信大王的。”
话落,宣瑾赶紧拿起空荡荡的水壶,迈步准备离开,却听后面传来一熟悉的声音,他说:“你相信?”
她相信什么?他用她相信?!真是可笑!
“寡人从来不需要任何人相信,而你,也是如此。”他只需要做好策略,让手底下的人去做,然后再完成一些能流传千古的事迹,待他权力遍及天下,他便会让对他有意见的人永远闭嘴。
这才是他真正的想法。
宣瑾脑子极速运转,疯狂思考自己这次应该怎么接他的话,总不能一走了之。
她缓缓回过身来,说:“为什么不需要?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最起码的条件,没了信任就什么都做不了了,还是说,大王觉得自己不可信?”
她皱眉,语气轻轻的,这还是她故意压着声音说的,她观察着嬴政的脸色,这两秒钟一秒蓝一秒黑的,都快成了变色龙。
可惜的是宣瑾没有读心术,否则一定会听见他的心声:这什么鬼问题?竟让他无可反驳,说是吧,未免显得他不看好自己,说不是吧,又显得他很在意这个。
不对啊,他堂堂君主,又何必句句回应?可不回应,不就显得他心虚吗?
“信任?你觉得信任有用,可寡人觉得,信任毫无用处。”嬴政严声道,心骂她果真是个天真的人,想法都那么可笑,他可是坐于高位,无人能比的,对谁委于信任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他们的抬举,他何必抬举他们惹自己不痛快?
曾经,他信任自己的父亲,他觉得他是与他血脉相连的人,他们一起遭受苦难,相依为命,他认为他们的感情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可后来,他的父亲抛弃了他,让他和母亲流落他国多年,直到他终于回来时,却发现,父亲就快忘了他这个儿子了,原来曾经的共患难,对他父亲而言,是一件无从轻重的事。
所以信任有什么用呢?既不能让他吃饱穿暖,又不能让他立于高位,那么这样看来,不就是毫无用处么?
“寡人只相信自己。”他强调。
“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不信任,又怎么委托重任?难道大王就不怕那人反了?”
“反了杀了就是。”
宣瑾:“…………”他真是没救了!怪不得商鞅死于车裂,还得是他够果断。
“那要是反的人很多呢?大王能杀得完吗?”
“杀不完就慢慢杀。”
“倘若全天下人都反了呢?杀尽天下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