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飞花渡雪(二)
亥时,一行人拎着油灯,敲锣打鼓,走在无人的街上。他们哼着、默念着令人不懂的句子。戴着兜帽,手握木杖,上面有着锋利的钢钉。
陈应阑刚在甘州乡下看完了一场灯会,没看天色,以为还是戌时,连走路都慢悠悠的,丝毫不受打更人的影响。可当他折返回甘州营时,在巷弄里看到点点行走的亮光,那些人宛若一层层黑压压的云,他们唇语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慢慢地,语速越来越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八个字最终也成为一团浆糊,过耳而模糊不清。
鼓点如雷鸣,渐渐朝陈自阑逼近。陈应阑飞快地跳上屋顶,拐入另一条巷子口。幸好陈应阑身着暗黑色的衣袍,又趁着夜色,雪地上的脚印从未显现。
“有脚印。”打更人大喝一声,随后朝着陈应阑拐进去的巷子口奔去。
打更人是北明朝廷按照东厂督主魏德贤所设的掌控日夜交替的使节,若是在亥时到寅时毫无预兆、没有理由地出现在大街上,要么就是将人剁成尸块,抛入门户的枯井中,要么就是活捉,受其虐待,不论官职,不论利禄。
陈应阑匍匐在屋顶上,屋顶上还盖着白雪。前胸压着白雪,冰冷刺骨,但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他握紧腰间的青花剑,正待时机,找寻机会,妄想突袭,而后飞奔逃走。可是,这一帮打更人似乎赖在这里了。
陈应阑:“……”
“脚印是从这里消失的。”打更人用木杖敲着地面,发出的声响虽然细微,却在寂静的夜晚,被格外放大。
“那就是在屋顶。”一个打更人抬眼,看着陈应阑所匍匐的屋顶片刻,斩钉截铁地道。
这时,耳边“呜呼——”一声,来者动作飞快,恰如疾风贯耳。很快一个木杖就抵在了自己的额前,陈应阑也顺势站起身子,揉揉肩骨,按着青花剑,一步一退缩。
“哗啦”屋顶的瓦片并不稳定,每当陈应阑一后退,总有瓦片掉落在地上,碎成两半。
那人问道:“你是谁?”
陈应阑道:“甘州营影卫,谢忱。”
“影卫啊……”那人语气不屑,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瞧不起”的劲头,他道,“谢忱这名儿,没听过。”
陈应阑不紧不慢地道:“新来的。”
话语罢了,木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陈应阑劈头盖脸地砍下来。陈应阑反应够快,往后一仰,在空中翻了个跟头,稳稳当当地落入打更人的背后的房梁上。
刹那间,青花剑出鞘。陈应阑扭转手腕,平步青云,往打更人后背袭来。打更人连忙转身,用木杖一挡。
木杖上的铁钉与青花剑摩擦,发出刺耳的轰鸣声,须臾间还有火花划过。陈应阑推开打更人,从房梁跳下,落入地面。打更人也顺势落下,陈应阑瞄准时机,一挑青花剑,划过打更人的衣着浅袖。
鲜红的雪夜从衣服上落下来,落入地面上未解冻的白雪,染上点滴红色,宛若寒冬腊月,晶莹剔透的梅花,鲜艳不曾凋零。
打更人看着自己的伤口,边缘处有几分歪歪扭扭的锯齿状,很细微,不易察觉。他抬起眼眸问道:“你不是新来的。”
陈应阑喘着气,他的虎口也因为运气问题,而微微发疼,还迸出点滴鲜血,划到剑柄处。
“什么?”陈应阑没听清,又重新问了一遍。
“你不是新来的影卫。”打更人指着自己的伤口,道,“伤口边缘处是曲折的,乃是天顺五年流行的卷刃青花剑,一般都是影卫骨干所用的。所以,你不是新来的。”
陈应阑:“我确实不知道这把剑是谁送的。”他说完,翻看了一下青花剑。
“但我想说的是,我到底是谁,你们打更人需要知道吗?”陈应阑忽然抬眸,扭转剑锋,脚步飞快,恰如飞鸿踏雪,朝着打更人刺去。青花剑带起来的风很疾快,打更人在躲闪在迅速,也终究被风吹开兜帽。
剑尖划破他的脸,留下一道伤痕。陈应阑停步,他也愣在了原地,两处皆是沉默,那一刻时间被放得很慢很慢,像是电影中的慢动作,一帧一帧重播倒放。
“唰啦”一声,陈应阑举起青花剑,指着那人的胸膛,欲要张口,忽然怔在了原地。
那人皮肤苍白,略显出病态,眼角有一颗小痣,他头发散乱,扔下木杖,垂立于天地之间,茫茫大雪之中。
“你是——”两人异口同声地道。
身后的打更人正要搀扶着那人离开,却被那人抬手叫停,一群人凑成一团,在讨论着什么。良久之后,那些打更人离去,只留下那人独自地站在陈应阑面前,默不作声。
半晌——两人有一起道:
“陈惊泽!”
“沈念闻!”
沈木衾捂着手臂上的伤口走来,悄然问道:“惊泽,你不是五年前就死了吗?”